瑞士是世界上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创新指数名列前茅的国家之一。自21世纪以来,瑞士致力于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打造以电子化、移动化、开放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智能化政府,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其中很多管理理念和方式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瑞士近年来智能化政府建设的发展过程。由于技术的革新,政府公共服务也随之不断转型。从2000年左右至今,瑞士经历了从电子化政府、移动化政府、开放化政府到数字化政府,通过政府智能化建设来创新公共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000年左右,瑞士政府完成了电子化政府(E- Government)建设,这主要是从媒介的角度来讲的,体现为政府内部纸质办公文件向电子文件的转变,这也开启了全面无纸化的第一步。通过借助网络,工作电子文档在政府各部门之间自由传阅,从而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硬件、软件和网络的通力协作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电子化建设是传统模式到现代化办公模式的重要突破。
2005年左右,电子化政府建设向移动化政府(M-Government)迈进,主要是指无线通讯及移动计算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通过诸如手机、蓝牙、无线网络等技术为公众提供服务。其明显特征是电子化公共管理和服务模式从以单纯的电脑端操作升级到手机客户端操作,从功能上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和居民。以打疫苗管理和服务为例,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登录接种疫苗的相关机构,查询疫苗常识、接种疫苗的记录,疫苗服务机构和居民都可以进行实时管理。
2010年左右,瑞士在电子化和开放化公共管理基础上,着重建设开放化政府(Open Government)。这里的开放化只要指的是可及性和可达性,例如政府各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将政府相关数据通过瑞士联邦档案馆,向居民和企业开放并接受社会监督。除此以外,针对身体或智力有残疾的人士,政府改善单纯的文字数据资源,开发语音机器人为这些人提供服务,扩大了数字开放化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的程度。
2015年以来,瑞士政府逐渐建设成一体化的数字政府(Digital Government),即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数字化政府已经超越了纯技术的领域,而是更加注重理念和价值,强调打造一个完整、协调、共享的生态体系。它将社会面临的前端需求与技术后端服务直接相连,由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协会以及个人共同支持构建并且分享数据。例如在瑞士办理电子身份认证,数字政府体系就使事情变的很简单而又规范,个人向运营商申请,运营商向政府就个人信息提供数据验证,政府在征得个人同意后为运营商提供个人数据证明,即可办理成功。整个过程体现了数字化,便捷而又高效。
智能化政府对创新公共管理的启示。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公共管理创新就是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公共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使公共管理模式充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现实的挑战。就政府公共管理而言,瑞士打造智能化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管理理念创新必须先行。观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前导。理念要跟得上时代,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将各项事业推向前进。首先,提供公共服务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核心导向。瑞士就是紧扣公共需求,尤其注重弱势群体,从电子化到开放化再到数字化,无一不是围绕公共的需求和便利而展开的。把服务对象定义为顾客,让顾客有所选择。告别“我提供什么,民众接受什么”,做到“民众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其次,突出竞争理念。瑞士在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鼓励政府部门之间,社会机构、商业企业之间等在特定领域进行良性竞争,这样既缩小了政府管理的范围和规模,又能提高公共物品及服务供给的效率。最后,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瑞士的智能化政府建设,依靠的核心力量就是科学技术,电脑、网络、通信等高科技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扫除了创新公共管理模式的技术障碍。
政府和社会规范分工,抓大放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政府受规模和职能所限已经很难提供民众所需的全方位服务,而更多地要依靠社会组织和企业来完成,否则将导致政府职能冗杂、成本高昂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反观瑞士,该国通过建设数字一体化,在公共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企业等的明确分工,尤其是实行信息共享,构建了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协作网络,完善了优质公共服务的平台,这样既减少了政府的行政负担,调动了其他组织的积极性,还提高了民众享受社会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使得公共服务具有很高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特征。
创新公共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公共参与是现代公共管理的基础。瑞士是世界上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到日常生活中社会规则的制定,都有民众参与的身影。通过智能化政府建设,瑞士政府进一步提高了透明度和开放度,通过信息化拓宽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也畅通了公众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例如,针对一个法案,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修改到最终的决定,都有公众的参与。近年来,我国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通过利用高科技途径,例如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方式,完善普通公众在公共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参与程度,进一步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