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亚欧大陆上,人类先祖在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中,以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群体形式,创造着各自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虽然史前人类的行动能力十分有限,却也总是由于各种原因走出固定的生存之域,当一群人遇见另一群人,因差异而生的诸多行为中,“交流”是对人类历史进程最具正面意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它包括技术、文化、物品等各个层面的交流。在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历史里,与异文明的交流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权重。
各自进入冶铁时代
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大约距今5000年前,来自西亚的冶铜术、小麦以及某些种类的绵羊和黄牛进入我国西北地区,后又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小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滋殖人口。冶铜术则带来社会的深度变革,肇启了王国时代的来临。约3000年前,发明于西亚的冶铁术传入新疆地区,至迟在西周晚期传入中原地区,外来的技术再次改写历史进程,农业、手工业等各个行业都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军队装备也得到提升,此后便迎来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广阔版图内部的统一。
而在亚欧大陆的西部,约公元前6000年左右,始自西亚的“新月形地带”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农业革命经由巴尔干半岛到达亚平宁半岛,自意大利南边的普利亚地区向北逐渐席卷整个半岛,人们种植作物、饲养家畜,过上定居的生活。此后的岁月里,意大利如一支悠长的田园牧歌般缓缓发展,尽管人口在增长,聚落在扩大,但人们住在山上的简单房屋内,没有太过坚固的防御工事。但到公元前14世纪时,出于现在尚说不清的原因,原有的居民点纷纷被遗弃,人们聚集到更大的、防卫更森严的中心聚落里。正是在同一时期,意大利中部出现了来自爱琴海的迈锡尼人的活动痕迹。彼时,亚平宁半岛中部贸易交流网络的中心是阿勒巴诺山区(今罗马东南),罗马地区只是一个普通的贸易中转站。
比起名声鼎沸的爱琴海,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漫长岁月里,亚平宁半岛显得沉默而低调。直到铁器时代的到来,才使半岛上的埃特鲁利亚地区迎来文明的曙光。这个地区是埃特鲁斯坎人的栖身之所,地跨今天的托斯卡纳、拉齐奥和翁布里亚三大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蜿蜒起伏的山间镶嵌着一块块碧玺般的平原,农业、畜牧业都是这里的黄金产业。地面以下,则是无穷尽的宝库,此地的铜矿、铁矿产量几乎是地中海中部地区占有量的全部,何况还有珍贵的银矿和锡矿。今天,这里已很难找到优良的港口,但在埃特鲁斯坎时期曾经泻湖遍布,为出海航行的船只提供了停泊处。资源和交通的双重便利,使得积极开拓贸易事业的希腊人和腓尼基人跨海逐利而来。在公元前8至公元前7世纪,埃特鲁斯坎文明表现出与半岛其他地区所不同的社会复杂程度,成片的村庄组合成为城邦,这种变化可能与发展程度更高的希腊人和腓尼基人的到来不无关系。
罗马的兴起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从坎帕尼亚地区向南,在亚平宁半岛南部建立一系列据点,与埃特鲁斯坎人之间开展长期而稳定的贸易。正是在这种密切的交流关系中,作为埃特鲁利亚与坎帕尼亚中点的拉丁地区才逐渐被带动,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由于罗马离台伯河更近,水陆路交通皆更为便利,是以取代阿勒巴诺山区成为南北贸易网络的中心,也开始走上强盛之途。
在大多数传统文献的记载里,罗马正是在公元前8世纪建城并进入了王政时代,根据李维《建城以来史》的记述,罗慕路斯(前753—前717)、努玛·庞匹留斯(前716—前674)、图路斯·赫斯提利乌斯(前673—前642)、安库斯·玛尔奇乌斯(前641—前617)、塔尔奎尼乌斯·普里斯库斯(前616—前578)、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前578—前534)、塔尔奎尼乌斯·苏佩尔布斯(前534—前509)先后统治着罗马。在七位国王中,罗慕路斯的真实性是受到质疑最多的,历史学者们几乎公认这是一位神话或半神话的人物。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事迹也略显可疑,他的形象看起来更像是共和制下的大法官,而非一位国王,但关于他的部分事件又似乎是史实。其余5位国王的可信度则比较高,应该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公元前509年,进入共和国时代后,罗马人将其势力逐渐由拉丁地区拓展到意大利中部,再到整个亚平宁半岛。此后,通过一系列的战争,陆续控制地中海西部和东部。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之衔时,身后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地中海帝国。
零星的交往
在亚欧大陆东部和西部的历史进程中,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从未停止,也正是由于这种交流,才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强盛。与此同时,古老的中国和地中海也穿越山海重重,对彼此辗转相知、艰难探索。
在先秦古籍《穆天子传》中提到了周穆王的四方游历,他抵达的最西边也许就是阿尔泰山一带。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也记录了阿里斯铁(Aristeas,前7世纪)从亚速海出发最终抵达阿尔泰山西部的旅程。
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已经有来自中国的丝织物辗转到达埃特鲁利亚地区。在西汉中期,也有来自罗马的玻璃器出现在广州地区的墓葬内。
公元1世纪,《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描述了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海上航行路线。《汉书·地理志》中也记录了从南海到印度洋的海上航行路线。
《自然史》中津津乐道于来自塞里斯的丝绸与铁。《后汉书》中也艳羡于大秦的金银奇宝、琉璃琅玕。
这些零散的小规模的民间交往,始自对远方异物的猎奇。后来由于地域性帝国的建立,在官方的主导之下,才得以开始正式而稳定的交往。亚欧大陆两端的这两大文明,自此才遥遥相望,在对方的镜像里审视自己,在自己的想象中遇见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