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作为

苏长和
2020-01-20 08:39:42  来源:光明日报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在此背景下,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相辅相成,各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良好的国际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为重要实现路径。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是中国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一项鲜明主张。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具有坚实的道义基础。关于全球治理的当下困境和未来走势,历来存在各种各样的看法,各国各方也提出和实践了不少方案。总体而言,可分为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政策主张。一是秉持势力范围思维,主张单边主义、阵营外交,反对国际合作,鼓吹文明冲突;二是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展伙伴外交,扩大国际合作,支持文明对话,致力于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两种世界观和政策主张各有支持者,并反映在外交实践之中。中国提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具有坚实的道义基础,代表着国际关系发展的大义所向。这是因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密切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生产力和创造力只有在互联互通中才能得到极大释放,反之就会衰退与枯萎;人类命运与共的意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诸多困境和难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伴随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入,以及各国的文化觉醒,某一个国家想独断国际事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霸权政治不得人心。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逐渐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近些年来,有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将国际秩序的演进定义为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竞争,并将之定性为国际关系的周期性陷阱,最终必然导致霸权之争。其“醉翁之意”,在于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进步主张降格为同美国争霸。事实上,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世界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不是以争霸为动力创造的,而是新旧正反力量在竞争和运动中推动的。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很多问题和挑战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而是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通力合作来应对,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得到越来越多国家以及国际关系学界的积极响应。

  中国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者、推动者、建设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从站起来到站得住再到站得牢,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是一个讲公道、守中道、走正道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就积极主张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声援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国家的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国际体系中主权国家数量的扩容,为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贡献。中国还同其他国家一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议将之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抓住世界和平发展趋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同时,中国一贯反对强权政治、霸权政治,不搞侵略扩张,不争霸、不称霸,不搞区别和歧视、不搞势力范围、不搞你输我赢、不针对第三方,主张调动发挥国际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培育和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抑制分裂和对抗的旧国际关系力量,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发挥了积极进步作用。在国际体系改革问题上,中国对待存量组织的改革不是采取推倒重来或者简单退出的方式,而是在遵守其基本原则和规则的前提下促进其改革,同时在存量组织不愿、不能、不为的领域,同其他国家积极发起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这种改革方式较好地处理了存量国际组织和增量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在世界政治经济转型期对国际体系可能产生的震荡,从而有效维护了国际体系的稳定。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社会更好地解决发展赤字问题,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中国倡导民主的国际政治文化,主张各国各方在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下解决全球治理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因其行为外溢效应大,对国际体系变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有的大国动辄采用干涉或强制手段改变别国政治经济,在国际合作中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这种行为有损于国际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中国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倡导者、推动者、建设者,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合作共识和发展共识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设更好的国际关系,不是一国一地区的事情,而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世界各国都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合理主张转化为一致行动,需要各国在以下问题上达成共识。

  凝聚合作共识。共同的理念和原则是扩大合作的基础。好的国际关系要有共同理念作为前提,同时要尊重和保护差异,即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如果各国只是坚持差异性和特殊性,国际合作的基础就很难建立;同样,如果只顾使各国走向趋同,国际关系势必会形成混乱局面。过去几十年,有相当多的国际关系理论虽然改头换面、名称不一,但其义相似,就是主张用一种模式来塑造多样复杂的国际关系,这种做法必然事与愿违,且使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中国主张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是以某种价值和原则来强求一致,而是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鼓励各国实现理念沟通、文化融通、民心相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形成发展共识。在互联互通的世界中,各国的命运、利益、责任相互关联。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应有之义。少数国家发展得好,大部分国家发展得不好,这不是新型国际关系;少数国家将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损害牺牲别国发展权利的前提上,且这样的发展模式被一套规则制度化、固化,这还是旧的国际关系。当前,除了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提出类似的共同发展倡议,这些有利于更多国家共同发展的政治经济合作机制,代表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共识。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既有的一些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进行了不少反思和批判。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发展新的国际关系理论提供了时代机遇。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的进步源于新的实践。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转型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这恰恰也是国际关系思想理论新旧交替的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者应当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努力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力量。

  (作者:苏长和,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阶段,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 【工作研究】创建模范职工之家的实践思考

    职工之家是基层工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增强凝聚力的平台。要把职工之家建设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民主管理、扶贫解困、凝心聚力等各项工作之中,使其内涵不断拓展延伸,质量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发挥,就应切实做到创建深入持久。

  • 【热点思考】坚持问题导向 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为主要立法目标之一,工资保障是劳动者应得到的最基本法律保障。但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却一直难以解决,也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方所关切。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手段,以长效机制根本解决该问题势在必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是解决该问题的立法实践。

  • 【问题探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做好中国制造,需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过去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在今天则是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担当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机组合。我们要以坚定的意志和韧劲,恪守初心、担当使命,既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又锲而不舍、滴水穿石,力图铸就中国制造业新的辉煌。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