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探讨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能够更好地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使全人类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产生的安危与共、荣损相依、合作共赢、权责共担的总体意识。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界限,将整个人类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考量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理性,解决全球问题、保障人类延续、促进人类福祉。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大趋势,是向全世界提供的可行性方案。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国与国应有的相处之道。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各国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尊重各国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利益关切。国家交往应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增进政治互信,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有助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逐渐树立并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获得稳定。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以包容合作精神构筑共同安全。各国要通盘考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搞清楚这些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使各国人民都能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利益交融,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要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共赢,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现实土壤。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者,秉持“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原则,率先垂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众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切实为沿线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一带一路”会越走越宽,中国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合作和共同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不管是透过历史的长镜头还是世界的广角镜,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之际,世界各国要促进文明交流,通过深度良性的对话协商增信释疑,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打好精神文化底色。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人类历史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教训惨痛。世界各国要引以为戒,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国际社会要携手同行,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同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让各国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每个人都应自觉将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意识入脑入心并转化为积极行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中国将和国际社会一道,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共同努力,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