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闫艳
2020-02-04 08:26:57  来源:光明日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人类社会发展优秀成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探讨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能够更好地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使全人类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产生的安危与共、荣损相依、合作共赢、权责共担的总体意识。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国家界限,将整个人类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考量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理性,解决全球问题、保障人类延续、促进人类福祉。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大趋势,是向全世界提供的可行性方案。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国与国应有的相处之道。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各国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尊重各国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彼此利益关切。国家交往应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增进政治互信,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有助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逐渐树立并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获得稳定。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以包容合作精神构筑共同安全。各国要通盘考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搞清楚这些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使各国人民都能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利益交融,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要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共赢,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现实土壤。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者,秉持“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原则,率先垂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众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切实为沿线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一带一路”会越走越宽,中国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大,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合作和共同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不管是透过历史的长镜头还是世界的广角镜,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之际,世界各国要促进文明交流,通过深度良性的对话协商增信释疑,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打好精神文化底色。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人类历史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教训惨痛。世界各国要引以为戒,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国际社会要携手同行,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同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让各国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每个人都应自觉将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意识入脑入心并转化为积极行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中国将和国际社会一道,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共同努力,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大国工匠”看柳工

    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身制造业强国,必先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指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该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的匠人。

  • 【前沿观察】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阶段,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 【工作研究】创建模范职工之家的实践思考

    职工之家是基层工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增强凝聚力的平台。要把职工之家建设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民主管理、扶贫解困、凝心聚力等各项工作之中,使其内涵不断拓展延伸,质量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发挥,就应切实做到创建深入持久。

  • 【热点思考】坚持问题导向 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为主要立法目标之一,工资保障是劳动者应得到的最基本法律保障。但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却一直难以解决,也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方所关切。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手段,以长效机制根本解决该问题势在必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是解决该问题的立法实践。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