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荐《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

何亚非
2020-01-20 10:16:15  来源:北京日报

  《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王义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义桅著《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按照国内之问、西方之问及“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之问三个方面,从学理、心理、事理、情理等维度,有针对性地深入剖析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从而探讨“一带一路”如何绘好工笔画的根本问题,令人耳目一新,颇有启发。

  世界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跌宕起伏的前期。“一带一路”倡议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八个年头,成果丰硕,前景看好。

  “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步骤,它追求在国家间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共赢关系,与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的丛林法则形成鲜明反差。“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自身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务实之举,既有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又有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根基。

  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处于十字路口,西方经济新自由主义日薄西山,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汹涌,全球治理体系亟须结构性改革。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化面临何去何从这一关键时刻,国际社会聚焦中国,聚集东方,而“一带一路”代表的互利共赢思想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共识”。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之举

  201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凸显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治理的首要平台。其中,中美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乃至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滕提出了“G2”的概念,暗示中美进入共生时代。中美都不赞成这样的提法,尤其在美国对华战略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美国不可能将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部分让渡给中国。在大国难以达成新共识的当今,全球治理面临重大挑战,缺乏活力和新思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创新,“创新”既说明其与之前中国国际合作路径有所不同,更体现了理念的超越。原有治理模式存在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而“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和共享”,符合古代丝绸之路和如今合作互利共赢的深刻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缺陷的补充。现有治理体系本质上由西方主导,导致了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和国家间和一国内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帮助他们发展并共享发展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绝不是挑战国际体系,而是考虑如何让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通过“创新治理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寻找更好的发展道路,以完善现有治理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新思想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就是合作共赢,实践就是加强各国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互联互通,增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导已久。美西方国家作为该体系受益者,数十年竭力将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推向世界,现在被世界经济持续下行、危机不断的现实击碎。“一带一路”将中国成功发展的道路、理念和方案注入全球治理框架中,深刻反映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

  “一带一路”有着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在西方用坚船利炮推动全球化之前,丝绸之路已存在上千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贸易、文化的大动脉,更是和平之路。在中西方交往中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折射的是平等合作理念。现有西方治理体系本质上是话语霸权,强迫发展中国家服从既定议程。“一带一路”追求“共商、共建、共享”,充分考虑主权平等原则,照顾参与国家的关切和诉求,是中国传统文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真实写照。“一带一路”是一条开放之路,中国以包容的姿态欢迎所有愿意参与的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

  “一带一路”提升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自实施以来得到许多国家积极回应,写进了联合国大会决议,提升了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是因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理念和路径符合他们的诉求。这些国家独立后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但并没有在国际体系中取得相应的话语权,而“一带一路”释放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体现了平等参与原则,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满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亟须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持。以亚洲为例,亚洲基础设施资金需求约为每年8000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拨给亚洲国家的份额仅为200亿美元,无法满足需求。“一带一路”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为此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拓宽了这些国家的融资渠道。中国还努力将“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提供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技术。沿线国家感受到和平与平等,得到切实的收益。

  “一带一路”倡议打破西方金融话语垄断。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一直掌控在美西方国家手中,它们对这些机构的垄断体现在份额、领导人岗位及资金流向等方面。

  中国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供给,先后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并带动私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实质上是中国力所能及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凸显了中国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援助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转变。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在中国的力推下,发展议题首次纳入全球治理议程。

  世界在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需要更多的符合各国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延伸将为我们提供全球治理的成功经验。

  (作者为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阶段,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 【工作研究】创建模范职工之家的实践思考

    职工之家是基层工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增强凝聚力的平台。要把职工之家建设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民主管理、扶贫解困、凝心聚力等各项工作之中,使其内涵不断拓展延伸,质量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发挥,就应切实做到创建深入持久。

  • 【热点思考】坚持问题导向 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为主要立法目标之一,工资保障是劳动者应得到的最基本法律保障。但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却一直难以解决,也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方所关切。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手段,以长效机制根本解决该问题势在必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即是解决该问题的立法实践。

  • 【问题探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做好中国制造,需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过去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在今天则是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担当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有机组合。我们要以坚定的意志和韧劲,恪守初心、担当使命,既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又锲而不舍、滴水穿石,力图铸就中国制造业新的辉煌。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