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对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深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看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情怀,看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教育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
培养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新人。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是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民族,是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是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民族。面对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全力奋战、团结奋战、英勇奋战、科学奋战,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在与疫情斗争期间,白衣战士、广大党员主动请缨,勇敢逆行,彰显奉献精神;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解码病毒,研发疫苗,彰显科学精神;公安干警、社区人员筑起堡垒,依法防控,彰显法治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教育时代新人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持祖国至上、人民至上,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弘扬无私奉献、尊重科学等时代精神,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培养锤炼品德修为的时代新人。品德修为是为人之本。道德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建设,有着“德不孤,必有邻”“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面对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阐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彰显了责任奉献和人间大德。当然,疫情也是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检验。在疫情面前,个别病毒感染者的自私与隐瞒,个别商家的唯利与趋利等,暴露了人性中的阴霾,也警示着德育的任重道远。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要引导学生确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践行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学生心怀感恩与大爱,用责任与担当回报社会。
培养勇于砥砺奋斗的时代新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无奋斗不青春。没有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就没有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的伟力,书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复杂,可能会面临“黑天鹅”事件,也可能会面临“灰犀牛”事件。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这个伟大时代,担负时代使命,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要有顽强奋斗的精神,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作者系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