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开工新装置一次即成功
2011年6月8日,金陵石化会议中心101会议室,油品升级的重点项目15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筹建会议正在召开,孙同根被推举为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油品升级的紧迫形势,领导提出了“三个一”的目标,就是孙同根必须首先成为一名装置专家,带出一支过硬的操作队伍,并且实现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他当场就抓头:“自己一点不了解,如何实现‘三个一’?”
其实,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对公司所有人员来讲都是陌生的。这是一套全新的装置,没有相关的建设经验,亦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只能通过前期项目调研得来的技术和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对这个全新的领域,要一点一点地吃透,尽快成为专业高手,然后才能谈培训和开车。”孙同根如是说。
当然,孙同根具备催化、临氢、重整三种装置的操作经历和丰富的经验。新装置与这三种装置流程相通,他感觉“脾气”差不多,应该很好“相处”。他一头钻进了成堆的资料,研究了装置操作的要求、装置开停工操作及关键设备操作规范等。听说国内同类装置开停工,他马上过去观摩;看到难点,他电话请教石化集团高级技能班的同学,很快摸清了工艺设备的概况。8月,孙同根分别前往燕山、高桥等兄弟企业,走进车间跟班请教师傅,现场了解装置的状况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一天,高桥石化的师傅们发现,孙同根连续几天一早就爬上40米高的反应器,在上面一待就是半天。9月,孙同根着手编写培训教材,他又按照工艺路线反复将装置流程琢磨了个透,全面把握了装置的习性,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胸有成足,逐步站到了专家的高度。
装置配备了20名操作人员,其中有11名是2010年以后入职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操作经验;2名技术人员也是进入公司没几年的年轻人。如何给这些青工“镀金”,是摆在孙同根面前的第二个难题。10月,装置正在建设,孙同根抓紧利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进行理论灌输,组织大家从零起步。
两周后,孙同根带领操作人员到高桥石化现场跟班学习。操作人员王维金说:“早上,他布置好题目,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装置;到了晚上,他提出问题组织大家讨论,举一反三,让我们把理论和操作融会贯通。”现场学习还没有结束,大家发现孙同根不见了。原来他11月又忙着去北京制作仿真系统了。过年期间,孙同根一直盯在教培中心仿真培训部,不断修改、完善外公司提供的仿真系统。仿真需要真,否则培训效果受到影响。结果,他把装置仿真系统修改得与现场一一对应,不仅流程一模一样,甚至法兰的位置都是一样的。
2012年2月, 20多位操作人员外地实践回来,又一头扎进了新一轮培训。孙同根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演示了工艺的综合性、设备的特殊性、操作的严谨性,导出了他自己总结半年悟出的“操作秘籍”——18个开工操作法。4月,孙同根实施了封闭三周的仿真培训。所有人员全部通过了仿真考核,完全具备了上岗条件,一批熟练操作工“新鲜出炉”。
更为棘手的问题是公司要求装置中交30天内开车一次成功,这是因为南京市场对国四汽油的迫切需求。5月份,为确保开车“软件”不软,孙同根把大家带到了生产现场。让大家提前与建设中的装置“亲密接触”。7月10日,装置正式中交,然而装置的控制仪表还没有装配好。孙同根和运行部开工人员一起商讨,决定分5个区域分别进行氢气密闭试压,及时进行消缺;然后再合并成3个区域试压,再而合并成为一个整体实施全系统试压。
8月10日,装置正式开工。孙同根却坐不住了,因为他提出的用烯烃汽油开车的方案被列为第二方案。投料三分钟后,DCS系统报警,“不好!反应器出现飞温!”现场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孙同根马上提出:“改用第二种方案!”30分钟后,反应器温度恢复正常,第二套方案开车成功,现场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套装置的顺利开车,为江苏沿江八市汽油升级国四以及后来的升级苏五,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