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劳动奖章

钟日胜:两度援非,用大爱架起友谊的桥梁

中工网记者 孙仕奇
2019-04-17 09:51:31

  自1963年至今,中国援非医疗工作已走过了半个世纪多的光辉历程。这支光荣而特殊的援非医疗队伍中,有这样一名队员,他两次自动请缨深入非洲大地,在异国他乡的四年时间,用平凡善举书写下了一段不寻常的国际援助故事,将大爱跨洋过海传递到了广袤的非洲大地。他就是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钟日胜。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非医疗队精神,把“能帮就帮”的精神种子撒向非洲大地,也为自己赢得了一路荣光。

  钟日胜先后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医德楷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并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他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纪实文学《非洲小城的中国医生》,获得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行医沃土 茁壮成长

  究竟是怎样的沃土和环境能够让钟日胜茁壮成长并收获硕果呢?又是怎样的故事让他获得患者如此盛赞呢?

  在同事眼中,钟日胜是个不知疲倦的年轻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评价他说:“钟日胜曾经长期住在医院的值班室,只要有手术,24小时随叫随到,被大家赞为‘永不知道疲倦的年轻人’。”同事这样评价钟日胜:他是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的人,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次,医院有一台急诊手术从上午8点半持续到下午2点。得知护士没有吃饭,钟日胜骗对方说自己吃过了,把饭让给了护士吃,事后大家才知道他并没有吃饭。

  很多人都了解钟日胜的援非经历。被众多荣誉光环照耀着的他,在患者眼中却是个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的“暖男”。喜爱他的患者称他为援非一线的“白衣骏马”。

  众所周知,麻醉科手术量很大,钟日胜经历过最长的手术时间是24小时。对于患者的心理,他摸得很透,常用温馨的关怀消除患者的疑虑,与病人聊家常。曾经有一位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的女性患者,在做硬腰联合麻醉过程中很害怕。钟日胜不断地安慰她,尽量缓解她的紧张情绪。每做一个操作步骤,他都把可能发生的不适感预先跟病人沟通,让病人有思想准备,以免病人过度紧张。一个手术下来,老人高兴地说:“本来以为疼痛,实际上感到很轻松。”面对患者的感谢,他说,其实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医生该做的工作。

  背上行囊沿着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边缘行走,是钟日胜年少时的一个梦想。2004年4月到非洲尼日尔援外两年的消息叩响了钟日胜的心门,但家里接二连三的变故,让他放心不下年迈的母亲。报名期限一天天逼近,他内心深处那抹童年的梦想翻腾不已,纠结、挣扎……经过反复思量、与院领导、家人几番商议,少年时代对非洲的向往、医院为青年骨干提供的发展平台,让他终于在报名截止那天,鼓起勇气递交了援非申请,走向了他人生中更广阔的成长沃土。

  两度援非 成就梦想

  2004年11月,钟日胜来到尼日尔津德尔医院,这是尼日尔仅有的3所国家级医院之一,但医疗设施仍然简陋,药品也很短缺。同时,这里还遭到疟疾、艾滋病、霍乱、麻疹等疾病的肆虐。

  由于工作繁忙,过度劳累,在对一个感染了艾滋病毒的男子进行手术时,钟日胜不慎被接触过男子的针头扎破手指。他迅速用力挤压创口,尽可能将存在的艾滋病毒随血液排出体外,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给病人做手术,整个过程他异常冷静。虽然日后的检查都呈阴性,但在漫长的服药、复检过程中他都丝毫未显躁动。

  在整个援非行医工作中,钟日胜就像上足发条的时钟,一心扑在儿童的抢救中。期间,他也曾两次感染上疟疾,却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比起国家交给的使命,比起非洲许许多多等待他们治疗的人民,危险也早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在尼两年期间,凭着精湛的医术,钟日胜实现了手术麻醉“零失误”。他和同事们一共诊治各类门诊病人3.6万多人次,抢救危重病人700多人次,施行各类手术2900多例,并获得尼日尔共和国颁发的“优秀医疗专家”荣誉称号。

  2012年7月,钟日胜又一次踏上了援非行医之路,到了非洲东部火山岛国科摩罗。钟日胜为何选择再度出发?他讲述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在尼日尔工作时,他曾看到一个简简单单的阑尾炎就夺去了一个孩子的生命。“由于缺乏药品和医生,那个孩子送到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处于休克状态,打开腹腔一看,全都是脓液,仅仅因为阑尾穿孔,就导致了一个宝贵的生命逝去。”钟日胜说,这也是中国医生选择万里迢迢去那里工作的原因。如果说第一次去是为了圆一次儿时的梦想,那么第二次去则多了一份责任感。

  大爱无疆 超越国度

  在语言、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的异国,无私的帮助与真挚的感情犹如温暖的火焰,化解这寒冰般的心防,也温暖着彼此的内心。

  一个牙牙学语的科摩罗小朋友,能用中文问候“你好”;马鲁夫医院的同事也期待钟日胜能继续留在非洲工作。事实证明,友谊不仅可以超越国度,也可以跨越文化心理的差异;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非医生,用自己的付出赢得了非洲同胞的友谊和尊重,大爱无疆的精神在非洲这片土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钟日胜对记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他连续参加多台手术,忙到晚上11点多还没有吃饭。所有工作结束后,钟医生和男护士默杰一起乘车回家。途中,默杰让司机把车停到当地最好的蛋糕店门口。默杰家庭困难,即使买上一两块蛋糕对他来说也是花销不菲,钟日胜好奇地问:“你没有吃饭啊?”没想到默杰回答说:“我不饿,我听司机说你还没吃饭,就下去给你买两块蛋糕。”钟日胜立刻阻拦,默杰一愣,随即说:“您担心不卫生?这里的蛋糕是科摩罗最好的,卫生绝对没问题。”“当时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钟日胜告诉记者,默杰一家人全靠他的工资生活,这家店铺的蛋糕他的家人都没钱享用。“我竭力阻止,说自己已经做好饭,再买东西就浪费了,他才没有去买。”

  钟日胜说:“很多国内的医生都不愿意背井离乡,跨越半个地球到非洲这样艰苦落后的地方工作。但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去做,我比他们更了解,那我觉得我就去做吧。因为在地球另一端有更多的人需要他的帮助,帮助他们战胜危急的病痛,健康地生活下去。这样相比起来,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如果说当初去尼日尔是本着增长见识、丰富人生阅历的话,此次去科摩罗群岛完全多了一种责任感。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踏踏实实地为非洲人民做一点事。”也许,一个人的努力确实仅仅是一点小事,但正是一代代援非医生的无私帮助,才为彼此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理解的友谊桥梁。五十年的援非医积累,这份友谊也变得愈发深厚动人。

  钟日胜在援非路上驰骋前行,用自己的善举将“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精神传递到非洲大地,架起了中非医疗的友谊桥梁。他保持着医者仁爱的情怀,执着坚守,用自己的从医初心践行着医院“医道至精,仁爱至善”的理念,让健康守护包裹更多患者的心房,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美的内涵。

  重访最美职工:

  711特种发动机团队:为舰船装载“中国心”

  肉孜麦麦提·巴克: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沙夕兰:汗水成就最美,创新圆梦港机

  相关专题:

来源:中工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苏菲·玛索:我想呈现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灰色地带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仪式上亮相的苏菲·玛索又一次在电影节活动中现身。4月15日晚,由她担任导演、编剧并主演的电影《米尔斯夫人》在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放映,苏菲·玛索在放映后来到现场和观众交流,讲述她拍摄这部电影的经历。

  • 魏香颖:举重世界冠军的奥运梦

    现年43岁的魏香颖是土生土长的阜新人,她曾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过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亚运会举重冠军、亚洲举重锦标赛冠军等多枚金牌,并屡次打破世界纪录。2002年,退役后的魏香颖回到阜新体育运动学校任教。从此,她放下荣耀,刻苦钻研业务,与运动员学生一起扎根训练场,为家乡的荣誉而战。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拥抱“中国机遇” 实现人生价值——三博士归国创业记

    在大连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三位海归博士在密切关注着机器的“一举一动”。这是一家初创型企业,同时也是国家“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和第三代半导体领军企业。

  • 全洪刚:汲文化精髓 行仁者大爱

    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但对全洪刚来说,光荣除了代表事业的成功之外,更代表了善良正直的为人,代表了为孩子们付出的每一份爱意。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