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许启金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登高作业。 刘雪松摄(新华社发)
“几度春秋多少梦。牵线长空,似把琴弦弄……”写这首词的人,叫许启金,安徽电力公司最被大伙儿佩服的“学习型员工”,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生产技能专家。
32年来,许启金组织参与110千伏及以上带电作业680余次,参与处理消除各类缺陷2700余处,他和他的团队共推出创新项目13项,攻克技术难关4项,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等称号。
“没点真本领真不行”
1983年,许启金高中毕业,成为供电系统一名普通员工。每天在电线杆爬上爬下,他却没少动脑筋。
“工作看似简单,没点真本领真不行。”许启金一有空儿就钻研业务。白天跟着师傅现场学,晚上回家啃书本加深理解。
“每次出差他都要逛书店,关于供电线路的书籍,看到就往家里搬。”徒弟张永告诉记者,几年下来,许启金装进脑袋里的业务书还真不少。
学以致用,是许启金的目的。他经常半夜摸起来,又是开电脑,又是摆弄工具,受不了他的折腾,妻子只能把他请到阳台。在小阳台完成的一项项发明,却在现场作业中发挥了大作用。2010年,许启金发现高空作业使用的防坠落保护装置有缺陷,经过10多次改进,成功研制出软梯作业防高坠自锁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看到许启金的突出表现,省公司请他编写《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考核培训标准》。2007年,他走进安徽省电力职工大学的教室,给大学生和在职职工上课一年,成为当时唯一一名被省公司聘用的技能型讲师。
“急难险重咱不上,谁上?”
许启金黝黑精瘦,手掌上满是爬杆子留下的厚厚老茧。32年,他从小许变成老许,从徒弟变成师傅,却依然还在爬杆子,经常穿着密不透风的屏蔽服,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
带电作业是一项技术要求精、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工种。自1994年担任带电班班长以来,许启金带领班组针对宿州地区电网薄弱的特点,坚持“能带不停”的原则积极开展带电作业,累计多供电量9000多万千瓦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停电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32年来,许启金的足迹遍布宿州电网30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和1600多千米的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参与消除各类缺陷2700余处,负责的线路没有发生一起责任故障。
2005年的一个暴雨夜,许启金在凌晨两点多接到电话:市区有条线路断了,需立即去查找故障点并修理……他二话没说,带着徒弟吴伟就出了门。
风雨交加,积水横流,师徒二人很久都没有找到故障点。“我想打退堂鼓,师傅说不行,找不到就不能回去。路上师傅掉到水坑里,爬起来抹个脸继续找……”吴伟回忆说,那天找到故障点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2010年7月17日晚,砀山县遭遇罕见的龙卷风袭击,一条110千伏线路倒了两基塔。许启金和同事们立即出巡,钻进果园,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直到将两基塔抢修完毕恢复送电才回家。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急难险重咱不上,谁上?”许启金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他想一直爬杆子。
“最大愿望是带出一支团队”
今年3月的一天,同事听到许启金的办公室“轰”的一声,跑过去一看,老许已经摔倒在地。120急救车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因长期伏案工作,造成颈脊骨压迫神经,出现了脑缺氧。
“他在医院住了14天,稍微好转,就又坐在工作室的电脑前。”徒弟廖志斌说,师傅是急着回来给徒弟们制作培训课件。如今,这个3D可视化培训课件已经完成。
许启金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2010年开始,“启金工作室”成立了,许启金当时就收了10个徒弟。他从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工作实践、后勤安排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位,给每个徒弟建立档案,有针对性地一一辅导。
2012年夏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为备战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身为教练的许启金第一个爬上二三十米高的铁塔,做好安全措施,再让队员们一个一个练。10来个队员每人练习一两次,他在铁塔上一待就是半天。
“‘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我最大的愿望是带出一个团队,让他们都成为生产骨干,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许启金的带领下,“启金工作室”成员近年来共完成创新项目13个。2013年,“启金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
今年,许启金51岁了,但他没有停歇的意思,“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新时期的‘金牌工人’,这应该是一个做老实人、干老实事的工人梦想,我愿意持之以恒地追求!”(何 聪 钱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