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杀年猪、做腊味、串亲戚,院坝里笑声越来越多
打工3年,除了想家,何小琼最想念的还有家乡的“年味”。每到12月底,通江农村家家户户在置办年货之余,还会杀年猪、做腊肉。在运城时,租住的房屋内无法熏制腊肉,一家三口靠着老乡们过年返乡带回的腊味解馋。
这次一回到家,夫妻俩便一起动手杀猪:在农村,每家每户杀猪都会请邻里过来喝“泡汤”,也就是第一口肉汤。“以前杀年猪时,村里年轻人大多还在外打工回不来,只好老汉们上阵。”60多岁的邻居张德孟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返乡务工,现在杀年猪时,院坝里满是年轻后生们的笑声。
在通江农村,人们将猪肉浸泡一月左右,再吊在火塘上用柏丫枝烧火烟熏。这种腊肉香味可口,而且保存一两年不腐。如今村里人虽然还是照此法做腊肉,但家家户户不再做动辄上百斤的腊肉了。
“以前生活条件差,难得有机会吃肉。只要杀年猪,恨不得都做成腊肉存起来。”何小琼说,现在的农村顿顿有肉食,一户农家也就做数十斤腊肉便足够一年吃。
做好了腊肉,村民们便开始相互“串亲戚”。农村的串亲戚不严格按照春节时段,只要在外打工的村民返乡,便开始相互串门,一是交流打工的体验,二是分享用工的“情报”,商量来年的打工去处。
农村文化、产业齐发力,留住返乡农民工
这次回乡,让何小琼夫妇原本坚定留在城里的心思有些动摇。
“村里的日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比去城里打工过得舒坦。”何小琼说。虽然还没到农历春节,但元旦期间的文艺活动也让何小琼大开眼界。村里和隔壁的诺水村联合举行了家门口迎接“文化新年”的活动。“家家住进聚居点、公路修到家门口……”有村民们自己创编的表演唱《亲家母》,小品《吃酒》《斗地主》,还有趣味运动会,欢乐的气氛深深感染了何小琼。“据说春节期间的活动比这个还要热闹,还是在家过年有味道。”
“种核桃吧,比在外打工差不了多少。”村民屈勇说,他前年发展了2亩多核桃和1亩多花椒,年收入增长到一万多元。2015年,通江县38万亩核桃中有10余万亩挂果,产值突破2.6亿元。
“好!把家里的几亩地堆堆肥,咱们也种起来。”何小琼跟丈夫商量,不能仅仅种植经济作物,还要办起农家乐。“我们这里夏天凉快,现在路修得这么好,农家乐的生意肯定不错。”回乡几天,何小琼就和丈夫决定,春节之后不再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里老人。
一位80后农民工的奋斗足迹 | 2009-07-30 |
四川绵阳玉皇学校老师金义平:我是乡村志愿者 | 2009-07-30 |
梁鸿:土地的黄昏(图) | 2009-07-30 |
马永生:名牌大学生卖山货年入百万 曾遭父... | 2009-07-30 |
忙在岗位 充实过年(图) | 2009-07-30 |
“森林中国·2014中国生态英雄”30名... | 2009-07-30 |
廖占富:坚守,只为圆儿时梦想 | 2009-07-30 |
热烈庆祝第31个教师节:这些老师,谁打动... | 2009-07-30 |
景祥俊:山林深处的守护者 | 2009-07-30 |
农民工维权的贴心人 | 2009-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