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杨道金,49岁。普通维修工出身的他,已获得新型捻线松筒一体设备、新型蒸纱内芯、新型自动捻线装置等3项国家专利。近日,他还获邀参加“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
兢兢业业十年一日
初见杨道金时,他正在翻阅电脑上的产品订单,为接下来的产品试样制订工艺流程。
从2003年南通市泓丰捻线有限公司创立至今,第一批20人的团队仅剩下7人在坚守,杨道金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公司的元老,杨道金从不倚“老”卖“老”。他经常深入车间,及时了解机器运作情况。家、办公室、车间三点一线模式几乎成为他每天生活的写照。
“杨工每天都会来车间,一待就是一整天。检查产品质量、指导机修工设备维护、产品研发等。他就像个陀螺不停地转动着,很少看到他休息。”生产厂长薛兆兰告诉记者。
研修有道技术精湛
在杨道金的眼中,精湛的技术是机修工排除万难的法宝。机电维修工出身的他,始终不放松对自身技术的要求。平日里,杨道金经常在闲暇之余仔细琢磨机器的构造,正是由于精修庖丁解牛之道,对各种机器熟稔于心,所以他总能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
今年,公司新购进一批机台,主要生产产品是汽车面料合股纱线,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断头率高、纱线串股、油污等瑕疵。杨道金亲自上阵,带领研发部成员奋战多日,认真研究新上设备的性能、特点,最终从公司纱线特性、退绕张力、卷绕成型等技术参数着手,重新更改原设备生产厂家的电脑程序,进而解决了技术问题。“那段时间,杨工就是我们的主心骨。他把设备摸索得很熟,在修理过程中,他总能在我们陷入困境时迈出关键的一步。”设备部工作人员顾峰说。
小小发明助企发展
从2003年到如今,当年那间仅有6台机器的小作坊如今已经冲刺到了捻线行业的前列,甚至还新建起淳键化纤有限公司。发展的同时,传统的技术、产品明显已不能满足公司业务的拓展需求,“创新”的种子在杨道金脑中悄然生根、发芽。繁忙的工作之余,杨工就会带着他的团队专注于新产品研发。“现在的捻线市场上,产品多,新产品开发也不会一蹴而就,这让我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但繁重的研发任务并没有让杨道金望而却步,他迎难而上,研发出了捻线松筒一体设备等新产品,为公司创造了不小的利润。
迄今为止,杨道金共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另有一项专利正在申请中。近日,他也因研修有道获邀参加“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杨工是公司的元老了,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他的默默奉献。特别是他的几个专利,更为公司的发展锦上添花。”公司董事长刘广建对这个不离不弃的伙伴称赞不已。 (海安 丁志云 通讯员 王千竹)
“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金国藩:“我... | 2013-11-01 |
“绿衣天使”付永伟:双脚蹬出新天地(图) | 2013-11-01 |
北京市劳模杨才胜:地铁线上的“快速故障探... | 2013-11-01 |
杨作军:拥有国家专利的脱水工 | 2013-11-01 |
刘忠范:科学精神与文化的追梦人 | 2013-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