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徐龙:将普通家常菜端上国宴(图)
//www.workercn.cn2013-12-28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学习——顺应形势学外语做西餐

  1985 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后与国际交流发展的需要,人民大会堂领导决定加强西餐的青年后备力量,派他学做西餐。由于之前徐龙一直是做中餐,突然改做西餐,起初,他心里并不情愿。但作为国宴厨师,他深知责任比爱好重要。没有丝毫犹豫,他就接受了。

  之后,徐龙先是在北京的几家合资酒店如长城饭店、王府饭店等学习西餐制作。1989 年,他又被委派到香港世界贸易中心学习。一年后,他被提升为人民大会堂最年轻的厨师长。

  当然,要想真正成为西餐界的高手,一定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去学习。世界上,西餐的发源地是法国,法式西餐在世界餐饮界的地位毋庸置疑,法语也是国际餐饮界比较通行的语言。于是,1992 年,徐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学法语。

  对,学法语。一个没有丝毫外语基础的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法语学习历程,先是买书、磁带等自学,接着参加夜校,后来经申请,他争取到了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进修的机会,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他初步掌握了法语,语言上几乎没有障碍。

  交流——中西餐差异中有大同

  “塔津Tajin 就是砂锅;法拉菲Falafe 就是中东炸丸子,而且还是素丸子;鹅肝的原料其实就是鹅的脂肪肝……”诸多西餐名词在徐龙口中都能找到中餐的对应名称,上述西餐中式介绍,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打破了“言西餐必有红酒、牛排”的观念。他还说:“饮食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各个民族、国家的烹饪技艺异彩纷呈,却又世界大同。”

  说归说,中西餐毕竟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谈起中西餐的差别,徐龙犹如打开了话匣子,“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历史等决定的。因此,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彼此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1997年,徐龙作为世界御厨协会会员代表中国加入了世界御厨协会 ,并出席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0届庆典年会,期间他和来自各国的御厨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交流。

  2011 年他还自费去美国厨艺学院(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这座被誉为西餐厨师的黄埔军校学习最新的西餐烹饪技术及葡萄酒、奶酪、橄榄油品鉴技能。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