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廖宁:精神抚慰甚至比治疗更重要
//www.workercn.cn2014-07-08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谈医路:医学世家 良师相伴

  廖宁成长于一个医学世家,她的外公、父亲与叔叔都是优秀的医生,自小耳濡目染,“记得6岁那一年,在手术室里,无影灯下,父亲抢救患者的高大身影,在我小小的心中种下了立志从医的种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廖宁谈到,她的从医成长之路离不开这三位亦父亦师的帮助。第一位是启迪了她走向医学之路的父亲;第二位是她的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著名的肿瘤学专家,他教会了廖宁持续学习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正是在吴一龙教授的影响下,她不断鞭策着自己前行;第三位是欧洲肿瘤研究所的Umberto Veronesi教授,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发明者,乳腺癌领域的教父,Umberto Veronesi教授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导,还十分注重人文关怀的教育,这让廖宁受益匪浅。

  在这条医学之路上,良师伴着廖宁的成长,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廖宁珍惜着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孜孜不倦地持续学习,始终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致力于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谈患者:乳腺癌患者受到更大心理冲击

  由于乳腺癌的特殊性,患者不仅要承受来自癌症本身的打击,同时还将面对乳房缺失所致躯体形象受损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资料显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很多恶性肿瘤患者,所以有时候精神抚慰甚至比治疗更重要。

  “在我工作的乳腺癌领域里,经常会遇到各种人间悲喜剧的上演,或有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术后失去了婚姻与家庭,被丈夫遗弃;或有患者在家人扶持下战胜病魔;或有的自己意志坚强,顽强与疾病抗争;或有人尚未开始治疗已被吓倒。”廖宁强调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好的医生,不仅应给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还应从精神上给予她们关怀,尤其面对乳腺癌,它夺去的是作为女性的性特征,一旦因此切除乳房,失去的不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或许还有婚姻、伴侣的关爱等等。

  谈治疗:术中放疗为保乳提供新出路

  作为省人民医院400多外科医生中唯一的女性,而且还是外科主任,廖宁有个“女铁人”称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不断拉近与国际水平的距离,得以令医院乳腺科在业界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谈到目前国际上比较新的乳腺癌治疗技术,廖宁指出术中放疗值得关注。许多早期的乳腺癌患者适合进行保乳手术,但手术完之后,患者需要在六个月内进行持续六周的每天一次的全乳外放射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这是国际保乳治疗的标准。如此长时间的放疗让很多人无法接受,而且每次放射的剂量大(45Gy到50Gy),长期引起的毒副作用大,可能导致皮肤红肿溃烂,甚至患上放射性肺炎,种种弊端让许多乳腺癌患者望而生畏,宁愿选择做切乳手术。

  医学界最近发现,术中放疗可解决这些难题。廖宁介绍,手术中应用单剂量术中定向放疗(IORT),可根据肿瘤大小确定照射直径,在距瘤床1厘米高度处对准照射,相比全乳外放射能更精确地定位,更有针对性。还有放疗后伤口也能很好地愈合,术中放疗后一般也不需再进行额外的术后放疗,只有存在肿瘤恶性程度高等高危因素的才考虑术后进行剂量补照。

  “不仅是费用和简便的优势,重要的是其治疗效果的优势!”廖宁表示,今年2月,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一篇有关乳腺癌术中放疗的文章,研究涉及3400余名乳腺癌患者,一组接受传统的术后全乳放射治疗,一组进行适形性术中定向放疗,研究发现,五年期间,两组间的局部复发率相差不大,但术中定向放疗一组相比术后全乳放疗的死亡率更低(前者为3.9%,后者为5.3%),且由于术中放疗所需剂量更低(约20Gy),其所导致放射性肺炎、心梗等可致死的疾病的风险更低,因此术后5年因非乳腺癌导致的死亡率明显更低。研究的结果显示,适形性术中定向放疗可作为全乳放疗的替代方案,成为保乳治疗的一项新选择。

  【求医指南】

  廖宁主任出诊时间: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106号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专科门诊:周一全天门诊,周二上午门诊。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实习生 韩泳诗 通讯员 张丹娜)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