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肖峰:战地黄花满征程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然有过。”肖峰回忆道:一天早晨,附近响起了敌人机关枪扫射的声音,我们刚在当地演完戏,敌人就来了,幸好有一个警卫连保护着,我们才得以转移。有时,部队在前面攻城,我们就跟在后面。尽管那时技巧不高,为了迅速提高绘画水平,我们拼命画速写。没有教材,我们就描钞票上的毛主席像。掌握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后就画战士,战士看了我们的作品很感动。我们深深感到文艺武器的威力这么大,于是信心也更足了。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一切都是为了抗战的胜利,当时团里的孩子,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美术训练,也没有绘画颜料,肖峰和战士们就用锅灰作墨,红土代色,到处刷写大标语,画墙头壁画、连环画、漫画。标语甚至写到日寇据点边上,吓得敌人心惊肉跳。肖峰至今还记得,侵华日军在一份情报里写到:“苏北新四军除了七旅、八旅、十旅以外,又增加一个新旅。”由于他们在每一条标语后面写“新旅宣”,敌人误以为新四军第三师又增加了一个旅。可见文艺的影响,确实有劲旅之威。

  也正是在新旅,肖峰接触到了美术和绘画,在抗战中迈出了美术实践的第一步,埋下了学画的种子,从而奠定了一生的美术基础。

  革命伉俪 艺术知音

  在杭州满陇桂雨一处隐蔽的宅院里,肖峰和宋韧这对年逾八十的夫妇静静地守望着他们共同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履痕。他们有着极为相似的成长经历:出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成长在新中国的红色浪潮之中;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们相爱相知、相濡以沫,共同创作并承受着生命中的起落沉浮,也在油画布上凝结了《白求恩》《拂晓》《历史不许重演》《战斗在罗霄山上》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油画。

  走进偌大的画室,眼前那一幅幅油画作品既是他们爱的见证,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这斑驳光影之间,历久弥新的经典油画,透出宁静,没有硝烟,不见厮杀,而是借助动人的形象,塑造两个小八路的稚趣与童心——这件表现战争题材的《小八路》是肖峰协同夫人宋韧共同创作的代表作。即便在那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里,面对日寇的扫荡,两个小战士隐蔽在芦苇丛中。天寒地冻、饥寒交迫,但他们对艰难的生活毫不在乎,正逗着芦荡中一窠小雏鸟玩——他们毕竟是孩子,短暂的乐趣,使他们忘却了芦荡外严酷的斗争。这种“武戏文做”的艺术手法,充满诗意的情节,将人们带入诗的境界,予人们以无限的审美享受。

  如同画中人一样,肖峰与夫人宋韧是在战火硝烟里成长起来的。“日寇杀害了我们的父辈,家仇国恨逼我们走上抗日的征程。”当肖峰11岁时参加革命、从事文艺工作时,童年的宋韧也在抗日烽火中做了一名小小宣传员。

  宋韧回忆道:我们胶东根据地几乎每天都发生战斗。反扫荡时,天天转移,有时上山,有时下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斗争生活。虽然处处是被燃烧的房屋,村村有烈士,但我们一点也不害怕,照样唱着抗日歌曲,画我们的街头宣传画。在那艰苦的年月里,我们一直保持着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一直保持到今天。

  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艺术志向与审美情趣,使他俩情同一人。大量战争题材的合作,难解难分,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04年,当《小八路》在东京展出时,日本媒体与观众称赞“这幅画表达了八路军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情怀,画出了中国的精神和小战士的可爱童心,唤起人们和平的愿望。”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曾推荐这幅画为中、小学美育教材的范本。

  从肖峰和宋韧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令人激动和怀念的时代,是一颗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所特有的纯朴、正直、诚挚的心。

  正如肖峰在回忆录中所说:“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反扫荡的日子。我们打埋伏在芦荡里,我的双脚在那里冻伤,在被送往后方医院的途中,双脚失去知觉,是一位老大爷把我的双脚放在怀中使其温暖过来,才免于截肢的。”这种鱼水深情始终激励着肖峰创作的情怀,他的《辞江南》一画的主要形象,就是由此而生而来,可以说这段生活一直影响着肖峰创作的基调和主题。

  也正是由于这一对革命伴侣、艺术知音的携手合作,他们在一起共同创作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构成了我国当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记者 刘慧)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