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特稿】长沙不忘记(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9-0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无名之辈

  2015年8月1日,长沙。湖南教育电视台大演播厅。

  取名于抗战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场名为《青年十万》的电视专题录制现场,四位嘉宾即将讲述与抗战有关的故事。

  正式录制开始前,背景音乐先行响起,胡德夫浑厚醉人的低音嗓,回荡在昏暗的大厅。

  “我们的孩子拿着麦当劳,没有人记得那荒野上迎风的青草……烈士公园已变成了游乐场,英雄纪念碑已刻满‘到此一游’……”不知道这是哪首歌的歌词,让听者内心凄凉,瑟瑟悲怆。

  时间到。音乐停。

  摄影师马金辉站在舞台上,有点瘦,一束追光灯打下来,烘托得人倒是很精干。

  这是6年来,他第一次在这样正式的场合,分享自己拍摄老兵的经历和感受。

  6年来,马金辉和他的团队四处奔波,先后找到了445名抗战老兵,逐一采集珍贵的影像和口述史料。

  如今,他正在寻找一切可能,让那些沉在硬盘里的老兵和他们的故事,与更多人相遇。

  你为什么要拍摄老兵?为什么一拍就是6年?这是马金辉经常遇到的问题。

  6年前,马金辉采访远征军老兵朱锡纯。老人经历过野人山撤退,还写过一本书《野人山转战记》。老人说,走出野人山纯属侥幸,如果不是叔叔拿着棍子像赶猪一样地敲打,他是不可能活到现在的。

  采访很顺利,就在马金辉收拾设备准备离开时,朱锡纯突然提出:“你能拍一张我和我自己的合影吗?”

  马金辉莫名其妙,一下子没明白过来。

  朱锡纯转身进了里屋,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庄重地捧在胸前走了出来。

  装裱过的照片上,朱锡纯胸前佩戴着一枚勋章,那是由“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组织发给他的。当时,老人一拿到勋章,就专门跑到县城的照相馆,花钱拍了这张照片,“身后要用”。

  现在,朱锡纯捧着那张照片,穿着和照片里一样的中山装,胸前别着那枚勋章,站在积满灰尘的简陋老宅里,挺拔着腰杆,眼神里放出光来,仿佛要刺穿什么。

  马金辉忽然意识到,尽管只是志愿者们自发制作的勋章,却依然成为朱锡纯老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那张“身后要用”的照片,就是老人为自己准备的遗像。

  “我在想,那些身体不如他或者家境不如他的老人,那些抗战的经历者,他们是不是过世以后,什么东西都不会留下来?”

  这个问题,在马金辉的脑海不断翻腾。翻腾久了,一份“必须”便生了出来,再也没办法拔除。

  马金辉要求自己必须去做的事情,一开始看上去并不困难。

  6年前,湖南可以找到的抗战老兵只有80多人。把这些老兵全部找到,拍图片,录口述,马金辉觉得自己能够做得到。

  出乎意料的是,当越来越多的线索浮出以后,一位又一位抗战老兵被找到,总数竟然达到了1000多人。

  艰难的付出,压得马金辉已经喘不过气来。

  但是,放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从第一位到第445位,当每一位老兵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马金辉觉得自己只能继续做下去。他知道,还有更多风烛残年的老兵在等待着自己。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被拍摄者,都是在与生命的时间赛跑。

  马金辉坦白地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甚至连这件事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子也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一件对的事情。”

  《青年十万》的录制现场,掌声响起,观众们被这件“对的事情”深深打动。

  老兵,长沙人这样称呼参加过那场中日死战的爱国将士。

  在马金辉看来,他们是抵抗者,也是卸甲者,更是幸存者。今天,他们是中国最后的抗战史。记录这些老兵,不单是为了还原他们自己的历史,更是为我们这样一个经历过侵略磨难的民族,展示出对于生命的足够尊重。

  老兵的故事,在深深打动马金辉的同时,也为他开启了理解生命和人性的不同维度。

  一位老兵回忆说,14岁参军上战场,成为长沙会战的娃娃兵。一次,送饭到两个山头的中间,一时没法判断到底哪边是自己的阵地,急得大喊“你们在哪儿啊”,结果日军一发炮打过来,差点没送了命。

  “你害怕吗?”马金辉问老兵。

  “没有啊。”老兵说,“子弹打出去带着啸叫,子弹的轨迹真的是带着尾巴,夜里能看到。幸亏我那时候还是个娃娃,一点儿没有恐惧,还觉得看着好玩呢。”

  真的没有恐惧吗?马金辉不相信。

  8年抗战,惨烈的日子,愤怒的日子,压抑的日子,屈辱的日子,无边无际。到了今天,老兵们或许更愿意展示自己的镇定和洒脱。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永远不会忘记炮火撕裂一切的声音,永远不会忘记战友的挣扎喘息,永远不会忘记鲜血染红的泥土。

  马金辉说,老兵不需要我们去仰视,更不需要我们去怜悯。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份认可和尊重。“我们这个时代欠他们一个巨大的倾听。”

  为此,他今年计划努力办成三件事:一个影展、抗战亲历者记忆库(www.nobody.org.cn)上线以及出一本书。

  今天,马金辉拍摄的照片,正在长沙城内展览。

  影展的名字,只有四个字——“无名之辈”。

  但是,每一位观众伫立在照片前的时候,听到的都是历史的隆隆回声。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