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陈福:聆听中守护儿童天性(图)
//www.workercn.cn2016-11-30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顺和文化打底——

  学生设计学校模样

  提出“顺应教育”理念后,陈福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总习惯性地先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一天,陈福收到了四年级学生李泽宇的邮件,希望学校能为学生建一个读书长廊。李泽宇对陈福说:“校长,咱们学校哪都好,就是没有室外读书长廊,读书气氛不好,咱们能不能建一个读书长廊呀?”陈福及时回复,并询问他长廊怎么建。“孩子很用心,提了很多好的想法。就连在读书长廊里修一座鲁迅先生手捧书本的雕像这样的细节,他都考虑到了。”不久后,学校实验教学楼东侧的杂货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极具中华文化感的读书长廊,取名“朗润轩”,这让孩子们和家长都十分兴奋。

  在陈福看来,刻意为之的学校教育收效甚微,有时还会让学生反感,孩子们自发萌生阅读兴趣,学校顺势推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陈福十分重视通过文化将“顺应教育”的理念润泽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顺应学生成长需求,他开放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体验与实践的空间。如开辟种植园,由学生春种秋收,让城里的孩子亲历农作物的成长过程;校运动会请社区孩子组队参与,共享学校资源;共同参与式的开放阅读,使家长和孩子同台竞赛展示读书收获,享受阅读的快乐。

  实施“顺应教育”后,陈福发现教育契机往往就在一些教育活动中,作为校长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去捕捉这些教育契机,机动灵活地开展教育活动。去年冬天第一场大雪过后,学生一到校便在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上课铃响了也全然不顾。见此情况,陈福当即决定:第一节课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玩雪。孩子们非常开心,满操场的喊声、笑声、追跑声不断,每个班都堆起了各具特色的雪人。第二节上课后语文课写玩雪、科学课研究雪、美术课画雪……真实的体验,写出和画出的都是真情实感,生动有趣。

  实施顺应教育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陈福每学期都会在学校组织开展红领巾大卖场活动,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书籍、玩具等集合到“市场”来换购和交易,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经营、学会了理财、学会了感恩。此外,他还设置了学校红领巾税务局,让获得收入的学生按比例纳税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从小培养了学生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学生还自己成立“雏鹰淘宝回收公司”,从公司经理到财会及收购销售岗位,均由学生自己竞聘上岗,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一个个小小的活动场地,就成了陈福为学生们创设的教育现场。而在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小建议又成为陈福推行“顺应教育”的出发点,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顺性课程多变——

  课堂和评价呵护个性

  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陈福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强健体魄、艺术修养、国际视野等五大素养的培养,围绕会感恩、会篮球、会乐器、会书法、会微机、会英语、会读书、会表达、会劳动、会创新的“十会”目标,建设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

  从“传承”“创新”两个学校教育的落脚点出发,陈福在校内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筑牢学生的中国根;建设科技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师们看来,这位“满脸书卷气”的校长开设课程的胆子尤其大:当学校安全成为敏感话题时,陈福力排众议,把课堂设在校外,大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陈福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时,建立了12个社会活动基地,设立了社会实践系列课程:走进工厂,了解现代企业技术与管理;走进乡村,体会“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内涵;走进社区,感受现代科技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走进自然,充分体现人与动物、自然的友好和谐;走进军营,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意识。到了六年级,有200多名学生在毕业前进京开展寻梦实践活动,开拓了视野,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

  这些活动敲定前,陈福和学校教师都会有分歧。“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益处,其实大家都知道,但2000来个孩子带出去,一旦有个磕碰,真不是小事情,可结果总是我们输了。”曾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任教的马昱回忆道。陈福知道教师和家长的顾虑:“有安全意识是对的,但不能为了不磕不碰就把孩子关在学校,孩子们的眼界决定心胸,把安全预案做好,老师们都负起责任来,相信孩子们,没问题。”最后的结果,也让教师们心服口服。

  除了在课程设计上费心思,陈福还着力调整了学校的评价制度,为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量度。在陈福看来,每个学生对同一事物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评量内容,应该设不同标准,以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跳绳每分钟60个达标,但对只能跳20个的小胖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我们的体育老师说‘下次你能跳过30个,对于你个人来说就是达标’,一个月后果然通过了,学生非常高兴。”

  因人评价,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是陈福一直秉持的教育观,也是他“顺应教育”理念的体现。陈福说,教育者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育人,所以,顺应不是迁就,而是因势利导;顺应不是放纵,而是因材施教。

  “工作30余年,和小学教育打了一辈子交道,就想趁着自己还有精力和能力,为孩子们、为教育,再多做点儿事情。”来到吉化第一实验小学的陈福,将与他的“顺应教育”一起,再出发。(本文由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北京教育学院培养基地提供)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