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盈莹:17岁小将打破朱婷纪录(图)
12月9日晚,在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天津队对战上海队的比赛上,天津队17岁主攻李盈莹威震全场。这名“00后”小将独砍45分,帮助球队获胜,一举打破了由朱婷保持的单场43分纪录。
-
牛冠凯稳居国际乒联男子U15第二
随着2017乒乓球世青赛在意大利结束,国际乒联上周公布了12月的最新排名,河南小将牛冠凯继续在男子U15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二。
这是诉讼的意义之一。“日本的判决书都很厚,有时候10万字都不新鲜,一点一点认定加害事实,永远地刻在日本的司法史上。劳工的故事,正在被慢慢风化,基本被历史抹去了。我在大学教过书,也喜欢读书,总不至于那么孤陋寡闻,但我此前对劳工一无所知。”67岁的朱春立说,“我们诉讼的目的之一,是要搞清楚战争到底有多残酷,给受害者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安慰。”
即便是败诉,一些法庭的瞬间,也别具意味。当原告询问结束时,法官竟主动对原告说“谢谢你远道而来”。
一位叫木村的福冈地方法院法官,让中国人赢了官司。他在判决后对本国媒体说,“法官在其一生中,会遇到一两次值得用职业生命做赌注的案子,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其中的一次。”他说自己写判决的时候,手是发抖了,但对结论没有犹豫。
那次官司,福冈地方法院大法庭的旁听席上坐满了人,他们既不是原告,也没有家属。“劳工事件的沉重分量唤起了人们的良心。”在日本,有专门支持诉讼的支援会,口号是:“战后50年,日本的良心被追问。”他们在各地集会,拿个口袋在人群里传递,呼吁大家捐钱。朱春立曾看见一个裤子上满是洞的新潮小伙子为“慰安妇”推轮椅。
中国人心上的“冰”也开始融化了。战争刚刚结束时,尚未回国的劳工闫玉成对着日本街头的汽车大喊“八格牙路”;日本律师团到来时,很多受害者是战后第一次接触日本人,闭着嘴,不说话;当他们再次踏上日本领土,有人仍然心怀仇恨,甚至把排泄物扔在酒店的走廊上。
“战争让受害者心里过不去,不是缔结1000个《中日友好条约》,他们的感情就没了的。真正的友好是民间的。”朱春立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有一场败诉让律师团印象深刻,宣判之后,受害者说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斗争到此并不算完,我对判决虽然不服,但现在心情却非常爽快。大家如此支援我们,这是比什么都令我高兴的事。”
“我们这些人,追究历史是为什么?
是弄清历史之后加深仇恨,追究历史还是为了和平,如果对侵略战争没有正确认识,那不可能构筑中日友好。中日之间的路到底怎么走,大家都在想。”做过驻日外交官的朱春立表示。
3
“除了东京审判,半个世纪以来,都没有如此规模的诉讼。”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说。
为中国人代理这场难度显而易见的官司,小野寺利孝做了“打十年的准备”。
“在来中国以前,我以为我什么都知道了,可到了中国,我才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小野寺利孝在1994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他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森森白骨的遗迹在脑中挥之不去。
“如果转过身去,背向受害者,那似乎是背叛了至今的自己。”小野寺利孝说。
1994年8月5日,北京长富宫饭店的一间客房里,一份“确认书”攥在童增和小野寺利孝的手里。这两个不同国籍,相差15岁的人,开始人生轨迹的重合。
委托书有中文和日文各两份,中文手写,日文打字,它是中国受害者委托日本律师打官司的起点。
“小野寺富有正义感,又热情洋溢,如果没有他们,今天的对日索赔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童增说,当初,一位驻京的日本记者促成了这场会面。
那时的童增是一位大学教师,一天在吃晚饭时,瞥见报纸上的一篇文字:欧洲向德国要求战争赔偿。字数不多,印在一块不起眼的地方,但正是这篇报道,扯出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一步、两步和千万步。
受到启发,童增写了一篇《中国要求日本受害赔偿刻不容缓》的“万言书”。当时,人们对战争的记忆淡薄。大学四年,童增的同学里没一个人提过南京大屠杀。他到北京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查阅战争资料,图书馆的1~3层对大众开放,他没找到什么。到了存放内部资料的第4层,战争的暴行和残酷才赤裸裸出现在他眼前。替他打字“万言书”的姑娘打到一半就泪流不止。
12月9日晚,在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天津队对战上海队的比赛上,天津队17岁主攻李盈莹威震全场。这名“00后”小将独砍45分,帮助球队获胜,一举打破了由朱婷保持的单场43分纪录。
随着2017乒乓球世青赛在意大利结束,国际乒联上周公布了12月的最新排名,河南小将牛冠凯继续在男子U15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二。
郭羿承,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探索我国艺术授权产业发展之路:创立全球第一个东方文化艺术授权品牌artkey,发起设立国内首只艺术授权基金——国际艺术授权基金,并与台北故宫、北京故宫、国家博物馆、杜甫草堂等知名博物馆合作挖掘和推广中华历史文化宝藏。透过艺术授权,他成功让齐白石等诸多东方艺术家走进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他因此被业界誉为“中华文化艺术授权第一人”。
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许多毕业生的梦想。然而,在江西南昌西湖区有3位“90后”女大学生,却辞掉了“铁饭碗”,集资创业,开办了一家“榴三姐甜品店”——她们就是熊兴颖和杨玫、肖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