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打工夫妇寻子16年 在孩子失踪地点开“寻子店”

2018-05-05 10:21:00

  深圳城中村里的“寻子店”

  打工夫妇寻子16年,在孩子失踪地点开“寻子店”,希望孩子长大了,能想起这个地方,一回来就能找到他们

  闫智勇夫妇在深圳城中村中开了一家“寻子店”。记者 罗芊 摄

  闫乙人的一双小皮鞋。记者 罗芊 摄

  家中留存的闫乙人的照片,母亲说,这是个调皮的孩子。受访者供图

  闫乙人失踪前和父母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深圳“草埔·寻子店”,是闫智勇夫妇等待孩子的原点。

  这是一个不足12平米的小卖部,货物拥挤,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2002年,他们的孩子闫乙人在这里失踪,音讯全无,他们去过广州、四川、河北等地寻找,希望一一落空。

  闫智勇想着,孩子丢的时候已经四岁多了,他在草埔生活过一年多,会有印象,“我要守在这里,等他长大了,想起草埔这个地方,一回来就能找到我”。

  为了等这个孩子,闫智勇放弃了朋友回家创业的邀约,带着对其他孩子的歉疚,蜗居在深圳城中村里。

  16年过去,隔壁的餐饮店老板换了几茬,街口的理发店变成了小超市再变成皮鞋店,闫智勇夫妇依然在等待。

  孩子刚丢的时候,闫智勇的计划是,等到孩子20岁,就不等了。如今,孩子真的20岁了,他又舍不下,“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自己也还能动,要不再等等。”

  “半个小时工夫,孩子丢了”

  见记者的前一晚,母亲冯梅把家里所有和闫乙人有关的东西都找了出来——领口发黄的白T恤、还没来得及穿的小皮鞋、因为放大很多倍像素变得模糊的照片,整齐码好,扎在一个塑料袋里。

  她熟练地点开电脑里一个名叫“闫乙人”的文件夹,展示孩子的照片以及寻人启事,看照片时,电脑显示器有些脏,屏幕里孩子小小的脸变得不那么白净,冯梅扬起手擦了又擦。

  擦着擦着,眼眶倏地红了。

  儿子丢的时候,她和丈夫来深圳打拼不久,刚借了钱开了一家打印店,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盼着日子好起来。

  她记得,自己最后一次看到儿子,是2002年1月22日下午五点半左右,丈夫在装二手玻璃门,她准备上楼冲凉,看见儿子蹲在门口玩沙子,冲他喊了一声,“别玩了,早点回来吃饭”,孩子还应了一句“好”。

  没想到,就半个小时的工夫,孩子丢了。

  晚饭时分,冯梅没见到孩子,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笼罩着她,头皮很痛,“像要爆了一样”,赶忙发动全家开始找孩子。

  通过目击者的讲述,她大致拼凑出了儿子失踪前的行动轨迹——放学后,四岁的闫乙人问爸爸要了一元钱,在发廊街中小店买了两根雪糕,并把其中一根送给了同学黄育华,两人遇到幼儿园老师,闫乙人还很高兴地告诉老师,“我请同学吃雪糕”。

  之后,他跟着一群孩子去了黄育华家楼顶玩,冯梅的朋友温秀清看到闫乙人,问他,“你爸爸知道你在这里玩吗”,孩子撒谎了,点了点头。

  村里最后一次看到这个孩子的人,是学校门口一位店老板,他认识闫乙人,清楚地记得,在傍晚6点钟左右,闫乙人跟一个穿着比华利小学校服男生一起走了。

  至于这个男生是谁,他不知道,也没看清楚,线索就这么断了。

  夜里九点,闫智勇去派出所报案,民警回复,失踪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不予立案。

  他不甘心,自己找了一整夜。

  第二天早上八点,他接到一个四川口音的电话,对方说,昨天晚上在华润超市与草埔市场的路边,看到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抱着一个孩子,孩子一直在叫“妈妈”,说完便挂断了。

  此后,闫家人再没收到闫乙人在草埔的消息。

  希望一一落空

  孩子刚丢时,闫智勇和所有寻子路上的父亲一样,疯了似的找孩子。

  贴寻人启事、登报,听到消息便赶过去,广州、四川、河北,只要消息靠谱,他都会亲自跑一趟。

  这么多年,他感觉最轻松的时候,就是在找儿子的路上,列车缓缓开动,脑海里反复咂摸着那几句,“这个保准是你孩子”,像做了一场梦。可到站了,梦醒了,满怀希望却落空的感觉,是最绝望的。

  他曾不止一次遇到过骗子。

  最远的一次,有人打来电话,说石家庄有人抱养了一个男孩,双手是断掌,右耳后面有一块烫伤的疤痕,说话是南方口音,只要去石家庄,便带他去见孩子。

  对方说得太详细了,一定是真见过儿子。闫智勇高兴坏了,拉上冯梅赶往石家庄,由于太激动,手机忘在了出租车上。

  等他们到了石家庄之后,对方却迟迟不露面,一直问他们,住在哪家酒店,闫智勇提出,想听听孩子的声音,对方支支吾吾绕圈子,最后撂下一句,“给我账号里打一万块钱”。

  他清楚,这个人多半是骗子,“如果真有这么个孩子,能见一见他,听一下声音,给五万十万我都是愿意的”。

  这些年,闫智勇也有过几次充满希望的时刻。

  一次是2003年,闫乙人丢失后不到一年时间,深圳市草埔、布心、清水河、龙岗一带,有十多个孩子相继被拐卖。这些孩子和闫乙人一样,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父母亲忙于生计,孩子在市场、超市门口等人流密集处被人抱走。

  那一年,深圳成立“9·09”深圳草埔特大儿童拐卖案专案组,2003年10月20日,案子告破,犯罪嫌疑人承认,他们频繁在草埔、泥岗一带作案,利用一个8岁儿童引诱街边孩子回家,然后带着被拐孩子乘坐长途客车前往潮阳或揭阳。一个孩子从拐带到出手卖掉,历时3天不到。

  这次打拐行动,前后解救了18名被拐儿童,遗憾的是,里面没有闫乙人。

  闫智勇有些想不通,相近的时间、相近的地点、相似的作案手法,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能找回来,自己的孩子却找不到呢?

  另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是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家重视打拐案,罗湖区打拐办专案组的梁警官为闫乙人的案子重新立案,并提取了闫智勇夫妇的DNA入库。

  闫智勇寄希望于“高科技”,巴望着,现在科技发达了,孩子如果有一天也提取了DNA,是不是很快就可以找到了。

  希望一一落空,他想不到别的法子,唯一能做的,是不离开,守在原地。

  “孩子是四岁多才丢的,和两三岁的小孩不一样,会有记忆”。

  他常常想起小时候自己教乙人,如果走丢了,就站在原地,爸爸妈妈会回来找你,现在反过来了,自己守在原地,等着孩子回来找自己。

1 2 共2页

来源:新京报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后来的我们》6天破10亿 刘若英:做好被骂的准备

    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6天斩获了10亿票房,首做导演的刘若英成功跻身十亿票房俱乐部,刘若英因此成为华语影坛票房最高女导演。随着电影超高票房,关于电影品质也众说纷纭。

  • 《朗读者》第二季致敬“初心” 姚明忆职业生涯

    纵观中国篮球几十年的发展史,姚明绝对称得上中国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在13年的职业生涯中,姚明创造了诸多历史:首位以“状元秀”的身份进入NBA的亚洲球员;首位在NBA全明星票选中拿下最多票数的亚洲球员;首位入驻NBA名人堂的中国球员;为表彰他的成绩,休斯顿市将每年4月17日定为“姚明日”……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陈洋:把想象变成现实的人

    创业之初,陈洋自己也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经历十多年的打拼,不到40岁的他绝对称得上是青年翘楚了,他说,自己的成功模式虽然不能够被模仿,但是一些心路历程,他很想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分享。

  • “台商二代”扎根大陆西部:只承接,不创新,成不了新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扎根昆明的“台商二代”共有10余人,涉及制造业、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他们中,有人致力于帮助家族企业转型升级,也有人开创与父辈完全不同的事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