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重重,司机瞧不见红灯,遛狗人牵错了狗,监视器里也看不清小偷的脸……看似夸张的描述来自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的小说。作为老牌环保工作者,李春元用3年时间完成了96万字的“战霾三部曲”长篇小说。小说背后则是毗邻京津的廊坊市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治霾的种种举措,李春元笑称自己的作品缺乏艺术价值,但书中记录的治霾工程确实是过去几年的真实历史。
老牌环保工作者
李春元曾在部队服役28年,2008年他转业来到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的岗位上。上任后的“第一课”就让他感受到“环保局长真不好当”。那是在一场全国地市级环保局长岗位培训讨论会上,各地环保局长围坐在一起,大倒苦水,环保局长经常被问责、环保局长位子坐不稳……听了这些,李春元心里凉了半截。
随着工作的深入,李春元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大家都很清楚,治安不好找公安局,环境不好就要找环保局,这也说明环境保护是环保局的职责所在。”2012年被称为雾霾元年,也是李春元在环保副局长任上的第4个年头。这一年,“PM2.5”从一个专业名词变成街知巷闻的热点话题,但实际上人们对“雾霾”和“治霾”了解不多。李春元介绍,老百姓对环保工作并不理解,甚至认为政府的某些做法是劳民伤财。基于宣传教育的目的,李春元萌生了创作小说的念头。
每本小说写作3个月
作为地方一线环保工作者,李春元的日常工作为小说创作直接提供了不少素材。比如曾经市里一个领导的朋友要来廊坊投资一个有辐射危险的项目,地都批好了,磨了半年,在审批上,他所在的环保局硬是没让这个项目进来。而在书中,他设定了环保局长因为不肯批准污染项目被县长责难的片段。
在平时,李春元将用过的日历纸一页页撕下带在身上,灵感闪过时,便会记在这些小卡片上。在与同行沟通中,李春元也会有意将其他人讲述的故事记录下来。这些都成为李春元小说中的素材。有了素材,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李春元强制自己每天早起两小时,利用上班前的时间进行写作。李春元说:“有时睡觉时候都在构思,早上想赶紧起来把这些内容落到纸面上。”
就这样,每本书的写作时间都在3个月左右。2013年至2016年间,李春元完成了《霾来了》《霾之殇》《霾爻谣》的创作,“战霾三部曲”共计96万字。值得注意的是“三部曲”的内容基本上与我国治霾的过程保持时间顺序上的一致。《霾来了》突出的特点是警示、呐喊与抨击霾中乱象;《霾之殇》则突出用各种力量同心治霾、精准治霾;《霾爻谣》则突出治霾取得的成效。其中第三部小说虽然出版在2016年年底,但《霾爻谣》的开篇时间却已定位在了2017年的清明节,以“家国清明”开篇,并发展到了惊蛰。第三部中《闹猫乡长的故事》则预见了华北地区大规模煤改气后可能出现的“气荒”局面。李春元介绍,小说写作时间是2016年,但是通过当时环保干部对于能源结构的分析认为极可能出现“气荒”,于是也将此写进了小说里。
现实治霾过程要复杂的多
作为地方环保工作者,李春元笑称自己的作品缺少艺术价值,但书中记录的治霾工程确实是过去几年的真实历史。
实际上,现实的治霾过程比小说中要复杂的多。作为廊坊市主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负责人,李春元有时也是“亚历山大”。去年廊坊市在创建“无钢市”过程中关停了两座钢厂。在这过程中,涉及到一万两千人的安置,必须100%的解决安置问题。到明年,廊坊市的钢铁企业将“清零”,后续安置工作同样繁重。秋冬大气污染防治告一段落后,李春元与同事又开始谋划春夏季的防治工作。他介绍,目前工作的重点是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防治。VOCs和氮氧化物化学反应容易产生臭氧,而过量的臭氧对人体伤害极大。廊坊市又想出多种办法,如市内加油站白天错峰加油;喷水车持续作业,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以减小化学反应。
李春元表示,防霾治污,政府和企业是主角,但公众也必须依法行动起来,从少开车、少燃煤、少燃放鞭炮、不燃烧垃圾秸秆等小事做起,与政府、企业形成合力,创建防霾治污新常态之下的生活方式。
李春元说:“廊坊离北京仅四十公里,在治霾上‘压力最大’。最近几年,通过各方的努力廊坊市在治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更加愿意将廊坊的经验传递给周边地区,甚至是‘2+26’城市。廊坊距离北京、天津这么近,只有通武廊、京津冀范围内的高效治霾、协同治霾,地区空气质量才能得到质的提升。蓝天都是奋斗来的,在治霾的道路上,我们的同行者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