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老师像妈妈”
随着特教班的成果显现,来到班里的残疾孩子逐渐增多,特教类型也从单纯的聋哑康复,向智障、自闭等更多类型孩子的特殊教育延伸。“如果说正常孩子是天使,那么智障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崔宁知道带智障孩子要比带聋哑孩子更难、更累,付出的也更多。即便如此,她还是主动要求带培智班。
培智班里最大的孩子14岁,最小的只有3岁。而她们的心理年龄、智商只有几岁甚至是几个月孩子的水平。回族小女孩亚亚(化名)不会吃饭、喝水,不知道大小便……在与亚亚的接触中,崔宁发现,亚亚最重视的那个人就是她的妈妈。当妈妈每天牵上她手的那一刻,亚亚是最快乐和幸福的。
从此,崔宁每天早晨都会亲自在门口接亚亚,从她妈妈的手中接过亚亚的小手,抱着她、哄着她、带着她,让亚亚从心里接受自己。一天接着一天,一年接着一年。经过近10年的努力,亚亚逐渐接受了崔宁,每次来到学校都会主动拉着崔老师的手,嘴里喃喃地叫着“妈妈!妈妈!”与此同时,亚亚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夸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这是特教班所有残疾孩子从内心对崔宁抒发的情感。
“只要努力就会改变”
与聋哑和智障孩子相比,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更需要照顾和呵护。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走出也拒绝他人的进入……
面对这样的孩子,崔宁也曾犹豫过,陪着这些没有语言、行为怪异的孩子们走完这一生有意义吗?可看到孩子家长悲伤欲绝而又充满期望的来到她面前,她感受到了无法摆脱的压力和责任。崔宁知道孩子需要她,家长需要她,这里的事业需要她。
小宇(化名)刚到学校时,拍打着头、咬着自己的手腕、大声哭叫。当崔宁安抚小宇让他坐下时,他对着崔宁的手臂狠狠地咬了一口,推倒课桌用头撞墙,哭着叫着要往外冲……
自闭症孩子们一次次的自残,就像一块巨石重重压在崔宁的心头。崔宁从专业书籍中学习、查找方法;她抓住一切机会与孩子们在一起,想办法接近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和玩伴。慢慢的,小宇开始关注崔宁的一举一动,愿意与她玩耍,开始发出“爸爸妈妈”的语音,开始写字,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如今的小宇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高兴时也会主动与人微笑、交流。
与自闭症孩子接触这么多年,除了小宇,小文(化名)也是崔宁最牵挂的人。小文在特教班待了十几年,从最开始的完全封闭,到如今回到家庭能帮助父母打理小卖店,基本实现自力更生,让一直呵护照顾她的崔宁倍感欣慰。
“只要努力就会改变”这句话,在崔宁和她的“特殊儿女们”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虽然我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但我对他们的好,他们一定会感受到。爱,就是我能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崔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