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最大的快乐,不是学生取得多高的考试分数,而是他们最终能够生活自理,乃至自食其力。这群人就是特教老师。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加大对特殊教育领域的投入,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特殊教育在校生49.2万人,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同期,全国特殊学校数量达到2080所,较2013年增加147所,在校就读学生22.1万人,比2013年增加4.4万人,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校舍和教室,只是硬件条件,如果想让残疾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还需要有教师。目前,我国仍有较大的特殊教育教师缺口。相比于普通学校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承担日常教学工作,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照顾和心理辅导,后者的压力则更甚。
希望能有更多像崔宁一样的优秀特教教师涌现出来,也希望有关方面能够继续予以特教事业更多支持。
本报记者 李元浩
6月的新疆奎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走进位于奎屯市实验幼儿园3楼的特教班,几名特教老师和20多名特殊学生正在一起上“剪纸游戏”等手工课。看见崔宁领着《工人日报》记者进来,几名学生马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来到崔宁和记者身边紧紧相拥……
“老——师——好!叔——叔——好!”当一句句发音并不是很连贯和清晰,却饱含着真情的问候,从这群特殊孩子的口中喊出,崔宁感到特别满意和欣慰。“这样的表现对他们来说,属于极佳。”崔宁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一边蹲下身子,给面前的几名学生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的表现特别棒!老师给你们点赞!”
从2003年首次接触特殊教育至今,崔宁便和这群更需要爱与呵护的特殊孩子们难舍难离。15年来,崔宁用真心真情温暖着每一个残疾孩子,在特教岗位上辛勤耕耘着——她用母亲般的慈爱滋润着残疾孩子的心;用爱心抚平了残疾孩子父母心中的伤痛;用特殊而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开口说话,敞开内心,变得自立、自强、自信。十五年,她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康复训练后肿痛的咽喉
谈及开始接触特殊教育的那一天,崔宁坦言最令自己感到刻骨铭心的,是那些残疾孩子家长们强烈期望的眼神,“那是一种对孩子充满爱却又带着愧疚的目光,同时又对我们特教老师满含期待。说实话,当时觉得我的责任和压力很大。”
刚刚从事特殊教育的崔宁,接到的是学校安排的聋哑儿康复的任务。当时,特教班上有13名孩子,上午主要是教学和集体语训,下午是单训时间。为了完成好特教任务,崔宁刻苦学习特教理论和文化知识,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自学聋儿康复的书籍。为了保证面对面单独训练的语训质量,崔宁成百上千遍、甚至上万遍地反复训练,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孩子发音。
与崔宁一起共事了15年的马素红老师清楚地记得,为帮助孩子学会发音,发准音,崔宁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子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
马素红说,在学习发舌根音g的时侯,崔宁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伴随着一阵阵的干呕刺激,她强忍着、坚持着,让聋哑孩子能真切感受舌根的运动。“崔老师用自己的爱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她从不放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每一分钟。每天下来,她都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通过几年的不懈训练,崔宁最早教的聋哑孩子们恢复情况不错,其中有孩子已经能和健全人一样发音说话,走进了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