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了,季秀珍还能穿针引线。
迎着暖阳,穿过一条长长的巷子,便到了季秀珍老人的小院。老人站在屋门旁,戴着圆圆厚厚的老花眼镜,每进入一人,她都主动伸手握握,爽朗地笑着,颇有大家风范。
交谈中,耳聪目明的老人用手指着家中挂满墙壁的一面面锦旗,清清楚楚地说明来历。来得最远的一面锦旗,是贵州送来的,因为老人帮这家人治好了各大医院都一直没能解决的癫痫病。
问及身体情况,老人抬起穿在裹脚上的小鞋。“这鞋是我自己做的,花也是我自己绣的。”颇有些得意。就是最小的针眼她也能轻松穿线,头不昏,眼不花,心不慌。
老人未上过学,不识字,但记忆力超强。老人的儿媳说,婆婆现在的思维能力甚至比年轻一代还强。老人熟记400多种中药材的形状、药性,还有近千个配方。专治某一种病的药,老人都会提前磨细按比例配好,装在上百个玻璃瓶或是坛坛罐罐里。由于是磨细了的药粉,不能用药材形状辨认,又不能直接用文字标注,老人便创造了一个独特方法,在每一个坛罐里放一张她自己剪出的各种形状的纸。如治疗胃肠疾病的药坛里,放着一张红色硬纸,剪成蛇状,还有扭摆的姿势。老人解释说,并不是有蛇的成分在药里,而胃肠道本来就像条蛇,疼痛的时候便会有扭曲。
季秀珍出生在云南师宗县,10岁左右便跟着祖辈在深山里采药。从那时起,她开始记下各种药材的形状、药性。16岁时,便在家人指导下尝试着行医。
成年结婚后,她开始独立行医。没有任何广告,门头上也没有牌匾,就是靠人们的口口相传,靠她的为人处事,赢得了信赖,赢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称赞。
她行医,管饭,有时还送钱。就在采访的当天,一腿部受伤的小伙到她家看病,老人用手摸了他的经脉后,找到了“痨”之所在,开了一瓶药酒。而此前,小伙的女儿生病也是老人开药吃好的。两次三副药,共计收费10元。老人说:“够本了。中药的成本不高,许多药还是儿女们去山上挖来的。”附近来看病的困难家庭,看病抓药后,分文不取。远路来的,看病后她还要做饭招待。实在困难的,不光不收钱,她还要给病人回家的车费。
87岁的季秀珍还在想着要发明点药方。
那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当时,季秀珍感觉腹部疼痛,老公带着她到了昆明昆华医院检查,确诊她得了子宫癌,且已经是晚期。那一段时期,她感觉到了世界末日的来临,也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死马当做活马医”,回到家,她自泡药酒,每天喝一斤左右,喝到头昏出汗,且流出血块。奇迹也就这样发生了,再一段时间后回到医院切片化验,癌细胞不见了。
医院医生也感到神奇,并在她的带领下到山上找来了她所使用的中药材。为了得到她更多的配方,医生带着她在医院给病人看病,让她在医院抓药,并记下她的配方。随后,医生提出让她留下在医院工作,月工资30元。在那时,这已经是高工资了。但她最终还是拒绝了,自己在家行医,“想收谁的费就收谁的费,想免谁的费就免谁的费。”
或许,正是这次死里逃生,让她对人生、对药材有了更深入的洞察。每天,她脑子里想的都是药材、药方,就是在梦里还在想着如何创造几个新方子,留给后人。
季秀珍拥有一个四辈同堂的大家庭,老伴于2010年去世,目前她与两个儿子住在一起。一家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用孩子们的话说,“我们这一家全靠母亲用她开朗的性格和宽容的爱心支撑着,母亲在我们家的位置太重要了。”每逢周末,在师宗、宣威工作的儿女们便会回到老人身边。老人的勤劳、善良、乐观为一家人做出了表率。每天天不亮,老人的灯都是第一个亮起,磨药的声音总会第一时间唤醒小院的早晨。
对教育子女,老人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二儿子说起小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上山找猪草,由于贪玩,快天黑了还没开始干活。于是他们就割了些别人家地里的菜叶放在篮子底。老人在切猪草时发现了“猫儿腻”,对这种明显带有主观恶意的行为,老人动手就是一顿打。小儿子则讲述了另一件事——那时,家里的热水壶还是个大件家具,很值钱,不小心被他摔坏,很担心会挨打。但母亲听到声响来看后,只是问“烫着没有,被划伤了没有?”并叮嘱他以后千万要小心。宽严相济的教育,让子女很小就懂得了是非,明白了事理。
季秀珍共育有三男四女,现所有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分别供职于金融、教育、政府等不同岗位,都业务出色、业绩显著,多次受到本系统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