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我为孩子们支教,孩子们为我疗愈(图)

张进
2018-07-11 10:25:20

  关爱学生自我疗愈

  如果不是身处当下,小林的讲述我未必能完全理解。但住了一晚,我已经能感同身受。不过,我又想,支教生活固然是艰苦而寂寞的,可是对于抑郁症初愈者来说,说不定相对比较简单的环境,正适合疗愈呢!

  当然问题不会这么简单。抑郁症患者在康复中,既不能承受太大的压力以至于病情复发,又不能脱离集体,离群索居,毕竟彻底康复的标志是全面回归社会。小林大学毕业后,避开喧嚣的都市和复杂的职场关系,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可以说获得了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之机,但个人价值和自我肯定又如何实现?

  这个疑问,在小林的课堂上我得出了答案。

  上午,我听了小林一节课,看她和孩子们互动。孩子们对她是欢迎、认可的,也许是知道再过一个月她就要离开,好些孩子表现出对她深深的依恋。小林知道,在这最后的时日,她要做的是如何恰当地和孩子们告别。她和孩子们都需要克服这种情感上的依赖,需要珍惜当下的每一个时刻。

  处理好别离,就是找到彼此内心的安全感,这对小林同样如此。课堂上,小林和孩子们共同做了一个游戏:将未来的时间换算成秒,算出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然后,小林拿出时钟,问孩子们:“有什么事物或者人会永远存在吗?”

  小林告诉孩子们:“无论现在黑板上的数字有多大,它都会滴滴答答地溜走。我们除了珍惜,将它过得更精彩,别无办法。”

  在一篇给孩子们的文章里,小林写道:“不论未来在哪里,我的心里都会挂念着你们。希望有一天,你们出现困难不知所措需要求助的时候,林老师出现在你们的脑海里。我离开,并非因为我不爱你们了,是因为林老师需要去做更重要的自己,培育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来日才可以真正成为你们心目中的超级英雄……”

  孩子们也用文字表达了他们眷恋。在一个周记本上,我看到一个孩子写着:“老师,你来了,我考了55分,你没来,我考了3分。老师,你不要走,你在这,我一定一定会考得88分。”

  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小林上课。我注意到旁边有一个孩子,孤零零坐在一张课桌前,没有书包,没有课本,但听得很专注。

  下课后,我问小林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话题由此开始。

  这个孩子叫小淇。在他3岁时,因为贫困,他的妈妈逃离了家庭,从此杳无音信。有一次上课,他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不是因为勤奋好学,而是因为淘气——他在课堂上竟然翻起了跟头!

  还有一次,课间,他被马蜂蜇了,脸肿得老高。我对他说:“让你妈妈帮你热敷一下。”他回答:“我没有妈妈!”我这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

  他家几乎就是家徒四壁,爸爸常年在外打零工,勉强维持他和姐姐的生活。一次家访,聊起他的妈妈,他爸爸在我面前忍不住哭了:“谁有钱就跟谁跑,家里一分钱存款没有,讨不了媳妇的。”对三十来岁的农村男人来说,媳妇跑了就是一场天大的灾难。

  尽管淘气,但小淇本性善良,家里再穷也不偷不抢。他从来没有好好学习过,上课凭心情来决定是否捣乱,一有空就去山上抓蜈蚣卖,挣几个零花钱。我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无法从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意识到他所需要的养分不是分数。我能做的只是教会他如何做一个自食其力、堂堂正正的人。

  像小淇这样让我头疼的孩子不只一个。有的因为营养不良,有的因为家庭支离破碎,有的因为有不被理解的疾病……

  小龙是我在周记里写过的孩子。他个子很高,眼睛亮亮的,看上去很精神。但到学校的第一周,搭班老师就善意地提醒我:“这个孩子智力有些问题,学不会的,离他远一些就好。”

  我偶尔会找不同程度的问题提问小龙,想测试他的智力程度。他的字写得方方正正,作业都能按时完成,每次作文也都写得认认真真,可一到单元检测,他从没超过20分。

  最开始,小龙会趁同学们不注意,把他们的书包、衣服画得乱七八糟,有时还会攻击其他同学。我悄悄代替小龙向同学们道歉,希望懂事乖巧的孩子们照顾他、帮助他。

  一天,小龙突然想起很久前同学间一个小纠纷,就在班上大闹起来。他挥舞着笔,就像挥舞利器,不分青红皂白乱扎一气。小淇的肩头上就被笔扎出几个红色的小圆点,来找我告状。那天,我说了小龙几句,他偷偷藏在保安室背后的墙角处,我和班里同学把整个学校翻遍了都没有找到他。又一天,我听说他中午跑到公路上,躺着想要自杀。他说他要逃离这里。

  第一次家访,我告诉家长,孩子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建议他们有空带孩子到南宁专科医院做一下检查。小龙爸爸因为这个事情和妈妈吵得不可开交,他一直在外地打工,不相信他的宝贝儿子会有任何问题。

  寒假期间,我得知小龙妈妈还是带孩子做了检查。医生说,孩子得了注意力缺陷障碍和多动症,开始做药物治疗,每个月费用要一千多块。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妈妈去村里的幼儿园上班,听说最近在准备保育员资格考试。

  新学期,小龙服了精神类的药,总是没精打采。每天晚上我都会收到他妈妈的信息:孩子在学校乖吗?孩子进教室了吗?……他妈妈希望孩子有任何异常,我都能第一时间和她联系。

  后来,小龙的病情一直不稳定,我得知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他停药了。我意识到,在农村,像抑郁症、注意力缺陷障碍这类疾病,会被当成鬼附身一样不被理解,小龙的妈妈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负担,也难以找人求助。我便和另一位支教老师通过社会途径帮小龙找到资助人,使他能够恢复治疗。现在小龙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情绪也稍微稳定一些,即便再复发,也可以很快自我调节和恢复。

  这样的家访我进行过多次,在和村民的接触中,我感受到被接纳,逐渐摆脱了孤独。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在闭塞的环境里落伍,每天晚上我购买网课充电学习,也以此打发寂寞和漫漫长夜。

  渐渐地,我的学生语文成绩平均分,从最开始的21.56分、0人优秀,提高到目前的61.98分,10余人优秀。有孩子在班级树洞里写纸条告诉我:“林老师,我过去是一个只能考16分,连‘笨蛋’都不会写的笨蛋,现在我考86分,上台领奖状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笑话我是笨蛋了,谢谢你。”

  融入环境和生活中,我不断发现学校和社区的缺失,便把我认为最美好的三个事物——阅读、诗歌、电影带给孩子们。在爱心人士的捐赠下,我们建起了班级图书角,做了阅读联赛。我们参与诗歌课程设计,一年四季给孩子们上诗歌课。孩子们的作品在网上获得了700多元的打赏,诗歌课程还被搬到了网络平台,全国有超过100所学校的孩子正在上我们的诗歌课。

  我喜欢看电影,便发起了“乡村影院”项目。我希望村里人也能和城市人一样,有一个叫做“电影院”的去处。我的想法是:通过放电影的方式主动和社区居民接触,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潜移默化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孩子们打开通往世界大门的一扇窗,期待成为乡村社区文化的引领者。我还借助其他公益机构力量,为孩子们上“性健康教育课程”“一扇窗计划iPad进课堂”“日慈心灵魔法学院课程”……

  阳光照进万物缝隙

  听到这里,我打断了小林的叙述,她提到的“乡村影院”项目引起我很大兴趣。以小林一己之力,如何操作这样的电影项目?怎么引进电影?在哪里放映?

  小林告诉我,通过机构项目基金申请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她购买了音响、幕布、投影仪、板凳,又精心挑选了适合亲子共看的电影,围绕社会、励志、历史、教育、亲情等题材,从正规渠道下载电影,一到周末,便去村里的空地上放映。

  我让小林带我去放映点看看。上午放学后,她带我来到村里。

1 2 3 4 共4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