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了文稿受得住委屈,拿得下谈判熬得住时间
体育经纪人的“十八般武艺”
1996年,电影《甜心先生》上映,影片以美国著名的体育经纪人李·斯坦伯格的经历为蓝本,让“体育经纪人”这一角色进入公众视野,一度成为许多美国年轻人的职业理想。
22年后,当记者联系到体育经纪人李磊,希望通过他了解这一职业时,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惊讶。限于体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个美国“老行当”,在中国依然是个新职业。
“Show me the money”是《甜心先生》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也概括了许多人对体育经纪人模糊的印象:光鲜、荣耀、财富。刚创业做体育经济时,李磊也抱着相同的想法。
可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李磊的想法变了:“没有一种强抗压、强耐力的‘小强’精神,真做不了体育经纪人。”
比娱乐经纪人更难做
世界杯期间,效力西班牙皇家马德里9年的C罗以1.12亿欧元转会意大利尤文图斯。除了新闻本身重磅,这中间,两家俱乐部与C罗及其经纪人的谈判也成为外界津津乐道的事。
“这就是体育经纪人的工作,帮助运动员提高影响力,更大限度地获得商业回报。”李磊开门见山地自我介绍。
李磊是“半路出家”。2002年,他入职到一家体育媒体做记者。那时,对绝大部分运动员来说,体育界甚至某个体育项目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范围,现役时训练、比赛,退役后转做教练或另谋出路。“当时,姚明和他的‘姚之队’是极少数着手挖掘自身商业价值的案例。”李磊回忆说。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明星开启“中国行”,田亮、李小鹏等运动员频频出现在综艺节目和商业活动中,这些标志着体育经济在中国快速发展。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体育经纪人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乍一听,体育经纪人与娱乐经纪人大同小异。李磊在不假思索地承认这一点的同时,补充道:“只是体育经纪人更难做。”
相比于习惯镁光灯的娱乐明星,长期封闭训练的运动员往往表达能力较弱,自身娱乐元素更少。在李磊看来,就是缺乏能引起关注的爆点。因此,在运动员身上培养并找到媒体、赞助商、粉丝等买单的“点”,是体育经纪人成功的关键。
李磊的秘诀,是“跨界”和“贴标签”。
选择适合的方式是转型关键
对李磊的采访约在他位于北京五环外的办公室里。这家名为“赛道世家”的汽车运动公司是他注册的第三家公司。
虽是赛车经纪公司,但李磊和团队做得最成功的案例却是某著名女性台球运动员。
2006年多哈亚运会,李磊以记者身份认识了这位女台球手。了解到她喜欢开车,回国后李磊还邀请她参加了一些明星杯赛车比赛。2013年,随着年龄增长,女台球手的个人事业以及对台球运动的推广进入瓶颈期。此时,已转行做赛车经济的李磊,建议她“跨界”赛车领域。
恰逢某品牌新车型来华推广,李磊为女台球手争取到了与林志颖PK车技的机会。一个是台球界“一姐”,一个是有20多年赛车经历的影视明星。消息一经放出,就引来关注。
为让女台球手发挥得更好,李磊不仅提前借到比赛用车、带她熟悉赛道,还亲自上阵对她进行两天集训。最终,在雨赛和夜赛的环境下,女台球手赢得了比赛。
这一战至关重要,李磊说,该品牌由此签约女台球手,并安排她与F1世界冠军PK,还推荐她参加真人秀节目……
就这样,女台球手实现了跨界,并在台球之外,被贴上了“赛车”“干练”等标签。
李磊透露,女台球手目前的年收入比5年前约增长了10倍。“造就一个大咖,是做体育经纪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甚至演员、歌手找到李磊,希望通过赛车增加曝光度。不过在李磊看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是运动员转型的关键。“有女台球手这样成功的例子,但也有人始终没带出来。”
“体育经济的春天也快来了”
聊起体育经纪人荣耀与财富兼具的外在印象,李磊直摇头:“练不成能吃苦、能受委屈、能熬日子的‘小强’,就做不了这一行。”
一边是体育明星,一边是大型知名企业,体育经纪人夹在其中,总有问题和细节要协调。李磊举例说,带运动员参加商业活动,合同签的是“彩排一次”,但主办方以“领导要来现场”临时要求二次彩排。“体育明星不乐意,主办方又很坚持,气氛马上就尴尬了。”
李磊急中生智,自己代替明星上台做了第二次彩排,才化解了难题。李磊掰着手指数,在体育明星商业价值偏低的现状下,要把运动员带出来,除了能“填坑”,体育经纪人还要能写稿、能拍照、能谈判、能开车、能当翻译……“十八般武艺都得具备。”
即使发展到有了自己的团队和平台,李磊也丝毫没有放松。由于经济实力、观念等原因,在中国,体育经济的含金量还远远低于娱乐经济。一些业内人士形象地说,干这行,赚钱本不易。赚来的钱还没焐热,又重新投回去了。
结束采访,李磊又与同事匆匆外出谈新的项目。在体育圈摸爬滚打了10多年,他已不再害怕等待:“现在的普通百姓舍得花1000多元买一双跑鞋、花几千元办一张健身卡,体育经济的春天也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