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首钢摄影师:用镜头记录首钢的点滴变化

2018-09-28 14:57:17

陈尚彬拍摄的首钢全景是5座高炉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拍摄完后没几天,5号高炉被拆除。

  《首钢之夜》是陈尚彬的代表作,反映了当时首钢不夜城的繁华。

  石景山区杜雷手持陈尚彬拍摄的首钢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寄语改革开放40年

  虽然已经拍了首钢40年,但作为首钢摄影师,我从未退休。如今首钢迎来了冬奥发展的新机遇,我还要用镜头继续记录首钢的点滴变化。

  ——陈尚彬

  因为2008年奥运会,首钢整体搬迁;因为2022年冬奥会,首钢重现生机。火与冰,山和水,钢铁与体育……让我们用镜头去看,去讲述,一座充满活力的体育基地正在京西崛起。

  ——杜雷

  82岁的陈尚彬,46岁的杜雷,年龄相差36岁的俩人有过同一个身份:首钢摄影师。他们的镜头,记录了首钢从上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的点滴变化。

  谈起首钢,两位摄影师的眼神顿时亮了。数不清的照片,每一张都有一段故事。不过40年里最难忘的,当数这四张照片——

  第一张,有名的《首钢之夜》,拍摄于1978年11月。42岁的陈尚彬正值事业的黄金期,用他的话讲,那时候每天都是笑着上班。农业看凤阳,工业看首钢。改革开放初期,首钢的工作场面用“热火朝天”形容,一点不为过。

  照片中,夜幕笼罩,高耸的烟囱冒着浓烟,正在冶炼的高炉火花四射,几列运钢的火车驶过,车头的大灯在夜色中划出弧形的灯带,整幅画面俨然一片红色的钢铁海洋。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首钢,首钢进入全速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首钢率先实行承包制,生产、经营决定权从原来的国家主管部门回到企业,使首钢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多创多收的积极性,钢产量逐年递增,使首钢成为改革的一面旗帜。

  照片成了经典,但回忆起来,当时的困惑依然清晰:炼钢粉尘大,整个厂区是灰的,全景照片看起来总是脏兮兮的,陈尚彬不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了夜景,夜色不仅能把灰尘和浓烟隐藏,还能通过多次曝光增加色彩。1978年深秋的一个晴朗夜晚,陈尚彬独自爬上红光山,终于拍出了令人满意的《首钢之夜》。

  首钢自此进入飞速发展期,1989年,利润年增长率为全球钢铁公司的2.4倍。1992年邓小平视察首钢后,首钢获得投资立项、外经外贸、融资三方面特权,1994年,钢产量达到823.7万吨,位居全国首位。

  全速前进的钢铁航母,也有它的隐忧。上世纪90年代,因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关于“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争论。答案显而易见,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首钢产能再未扩大。

  “首钢开始注意自己的环保形象,上世纪90年代创作时,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反映首钢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然会刻意避开冒烟的烟囱。”陈尚彬退休后,杜雷接棒,据他回忆,拍摄群明湖的野鸭,一度颇为流行。

  第二张照片《春到首钢》,就展现了上百只野鸭展翅高飞的场景,背后是群明湖湛蓝的湖水和首钢的高炉。由于群明湖被当作炼钢的冷却水池,冬季水温较暖,是野鸭越冬的理想栖息地。

  得益于这些照片,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首钢污染环境的印象稍有改观。可是,即便是长期宣传自己的绿色形象,首钢整体搬迁仍然是大势所趋。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首钢环保问题与首都办奥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中国钢铁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拉开序幕。按照规划,首钢石景山厂区自此逐年减产直至2010年正式停产。

  2010年12月18日,首钢焦化厂停工,已经退休在家的陈尚彬在停产仪式当天赶到现场拍摄。“仪式9点半开始,我9点不到就到了,一进厂区,就看到工人们在打扫卫生,像平时上班一样,尽管是最后一天,他们也要把焦化厂打扫干净。”

  第三张照片《停产纪念》中,来自首钢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等100人,分别站在推焦机前和走廊上合影留念。天空是阴沉沉的,大家彼此间没有对话,新老员工表情各异。“如今重新翻开照片,心情还是和当时的工人师傅们一样,那种不舍的感觉只有首钢人才能体会。” 陈尚彬感慨。

  迁也奥运,兴亦奥运。谁也没想到的是,因为夏奥搬离北京而沉寂多年的首钢,却因为冬奥又得以复兴。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北京冬奥组委宣布落户首钢,老钢厂迎来了新机遇。今年,首钢利用老工业厂房改建国家队训练场地的“四块冰”陆续完工,单板滑雪大跳台也将开建。

  讲到这儿,杜雷很自然地掏出手机,点开第四张照片《冬奥驻钢城》,说:“您瞧,昔日的三高炉、晾水塔、西十筒仓这些老工业遗存又回来了,摇身一变成了转型发展的金名片,换了身‘衣裳’,大家熟悉的首钢又回来啦。”

  相片中,即将完成改造的三高炉通体点亮红色灯光,与一旁的秀池一起,呈现出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大批京城的记者前来摄影留念。昔日的工业遗存经过改造升级,再次成为摄影师镜头下的宠儿。从三高炉的观景台向远处眺望,首钢工业遗存、冬奥组委办公区、阜石路桥和西山美景尽收眼底,一张崭新的旅游新名片即将在这里诞生。(本报记者 孙云柯  本报记者 吴镝摄)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七·土族姑娘讲述扎根...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小马哥”马思纯:“更想做个小女人”

    由刘新执导,陈伟霆、马思纯、刘奕君主演的热血都市英雄传奇电视剧《橙红年代》目前正在东方卫视热播,在这部马思纯夺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后第一部上星开播的连续剧中,她首次挑战了英姿飒爽的女警胡蓉一角,这次“小马哥”的荧幕表现着实抢眼。

  • 歌手臧天朔因病去世 “朋友”告别江湖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这首《朋友》是臧天朔在22岁时写下的作品,后来他也因这首歌而一举成名。9月28日,据臧天朔的多位好友证实,“朋友”臧天朔因病去世,享年54岁。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勇和京欣西瓜“蜜”史

    说起西瓜,北京人几乎无人不知“京欣”,瓜圆、肉厚、沙甜、个儿重。三十多年来,炎炎夏日里吃上一口京欣西瓜,成了京城百姓最惬意的享受。“京欣西瓜大家都吃过,可京欣西瓜却是因一位日本专家而得名,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许勇说,京欣西瓜的成功培育,得益于改革开放。

  • 富锦:“夫妻店”里话丰收

    秋日农场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微风轻轻摇摆,送来稻香阵阵。站在即将丰收的稻田前,楚丽霞眉眼间充满了笑意:“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片农场名为乔楚种植家庭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粮都”富锦市境内。农场以“夫妻档”经营者乔志国与楚丽霞的姓氏命名。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