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用这句话来形容丁家祖孙三代,再准确不过。
从爷爷丁希禹进藏护路,到父亲丁亚平在青藏路上运输物资,再到孙子丁磊到西藏设计勘察道路,丁磊一家三代与西藏交通结下了不解之缘,承载起一个家族的光荣与梦想。
1957年9月,29岁的丁希禹服从组织安排,从西安进藏担负起青藏公路的安全保卫工作。“那时候青藏公路虽然已经通车,但后期一直在维护。”丁亚平回忆,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丁希禹被分到了宁夏交通局(现宁夏交通运输厅),先后在银川、固原等地公路系统工作。“父亲一生经历坎坷,参加过战争,护卫过青藏公路,一辈子没离开过交通。我们从父亲身上看到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决心、勇往直前的品格。”
虽然在西藏的时间很短,但父亲的那段经历在丁亚平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丁亚平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去西藏看一看。机缘巧合,35岁那年,丁亚平接到了前往西藏运输物资的任务。
1984年9月,时为固原地区运输公司驾驶员的丁亚平,和同事驾驶卡车,装载着煤炭、五金建材、粮油等从固原出发。“青藏路漫长而充满凶险,随时能遇到塌方、暴风雪,一旦车辆发生故障,只能依靠过路司机捎话。”丁亚平说,10月中下旬,从格尔木到拉萨,大雪覆盖了整个青藏路。
“累了,我们就把车停到路边,烧点雪水,就着吃一顿炒面。”丁亚平回忆,路滑、寒冷、疲劳、高原反应等“拦路虎”没有阻挡住他们上青藏高原的路。“一路上的车祸让人心惊肉跳。”丁亚平说,顺利到达拉萨后,大家抱头痛哭了一场。1984年11月,丁亚平所在的车队圆满完成了对西藏的物资运送任务。
“站在唐古拉山口,我只有一个感觉:父辈太不容易了。”丁磊说,几十年前,父亲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完成援藏运输任务,自己很为他自豪。如今,丁亚平却为儿子自豪。
今年,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走出去闯市场,丁磊带领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团队克服高原反应、物资匮乏等一系列困难,先后承接了西藏日喀则市、林芝市、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公路项目,在西藏闯出了宁夏公路人的品牌。
“第一次进藏是3月份,是含氧量最低的时候。”丁磊说,一下飞机自己的高原反应就十分厉害,头痛欲裂,整整休整了2天。第二次进藏,丁磊选择了父亲跑运输时的青藏线,追寻着父亲的足迹翻越了唐古拉山口。
“将父辈的吃苦耐劳品格传承下来,为建设西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觉得很有意义。”丁磊告诉记者,他下一步还将像格桑花一样,在青藏高原上扎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