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弥留之际 他最惦记的竟是开发固热能

2018-10-08 10:17:26

  “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这是著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在弥留之际,用颤抖的手写下的遗言。就在留言后不久,他便离我们而去,终年56岁。

  国家博物馆最近正在联系李德威的家属,有意收藏李德威临终遗言纸条。

  高原科研30载,只为实现科学理论创新

  李德威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万公里,曾历险11次。

  1990年,李德威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紫金教授负责的“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课题,在此期间他发现了许多与地质构造学说相矛盾的现象。为弄清原因,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个月的时间在青藏高原上进行科研工作,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经过多年实地调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壳流动为核心的“层流构造假说”,以非常简洁的模式和合理的动力来源完整地解释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种现象。

  此后,李德威又相继提出了洋陆耦合、多级循环、四维动态成矿和地震热流体成因等创新理论,建立了盆山与洋陆耦合的地球内部系统动力学,以及由地核与太阳能共同驱动的多级循环地球系统动力学。

  在李德威刚提出“层流构造假说”的时候,很多人私下议论:“一个教授,不把心思放在发SCI论文上,却固执地搞什么科学理论创新。”有人甚至认为其理论是“天方夜谭”,但李德威从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更不愿随波逐流。

  报名参与汶川救灾,提出地震成因理论

  2008年,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李德威第一个报名。随后他奔赴灾区开展调查工作,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进行灾区调查工作过程中,李德威冒着生命危险,不辞辛劳与时间赛跑,为挽救生命尽了一切努力。满目疮痍的灾区景象深深地刺痛了李德威的心,他说,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太大了,一定要想办法研究出预测地震的方法。

  自此,他自筹经费开始研究地震机理和预测技术。此后几年,李德威提出了陆内地震的热流体撞击成因假说、地震及关联灾害监测、预测思想与方法,同时还发表了一系列与地震相关的论文,对芦山、鲁甸、景谷、康定等强震进行了准确的中、长期预测。

  李德威提出的地震成因理论认为,地震与地下热能和热流体的局部聚集有关。如果地下聚集的热能可以被提前缓慢地释放掉,就可以降低地震发生的可能,降低地震的震级并减少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同时,提取出来的地热能还可以供生产生活使用,从而造福人类。

  今年年中,在一次学术会议的间隙,李德威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道,他想利用钻探废井监测地下热流体动向,以期实现地震短期预报。

  打出“中国东部第一井”,病重不忘培育后辈

  近年来,随着对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李德威开始用创新理论研究固热能,这是一种由于地球物质发生固态流变而产生的热能。

  李德威团队通过重点研究南海、雷琼裂谷及周边的固热能热源及控热构造,查明了雷琼裂谷南侧的固热能分布规律。今年3月,他们在海南琼北打出了“中国东部第一井”,展现了我国固热能的开发和利用的美好前景。

  2018年5月,李德威在海南组织召开了“干热岩选区、勘探和开发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极大地鼓舞了地热界同仁与新能源相关企业的研究与投资热情。

  然而,从海南回到武汉后,李德威就住进了医院,被诊断为嗜血细胞综合征。病重之际,同事到医院来看望李德威。“当时他己经肿得很厉害,握手都很困难。”一位同事回忆道,李德威一见到同事说的却是项目的人员安排,他说自己已经没力气了,希望学校能继续把事情办成。

  李德威的病情十分严重,怕感染、需要隔离,但他一心想着科研进度,常常召集学生到病房开会。9月9日,他最后一次召集了1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病房开会,边打点滴边听每个人介绍自己的学业和科研进展。

  9月12日,李德威住进ICU,已经不能说话,他借护士的笔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10个字。曾与李德威一起共事过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说,李德威的事迹令人动容,在生命垂危之时还心系科研,体现出的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报记者 刘志伟)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三十六·银行基层员工自学...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队勇夺国际象棋奥赛“双冠” 为了这一刻奋斗几十年

    当地时间10月5日,在格鲁吉亚巴统音乐厅,第四十三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颁奖仪式成了中国国际象棋队的高光一刻。中国国歌两次奏响,中国男队和女队双双站上最高领奖台。

  • 李娜当“老师” 言传加身教

    在退役4年之后,李娜和她曾经的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再度“合作”。昨天上午,在国家体育总局天坛公寓的北京壹壹贰叁青少年网球俱乐部,“娜姐”和自己的前教练现身2018年中国网球协会耐克青少年网球冠军训练营,一起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有益的网球课。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三亩叔”黄焱:理工男化身护肤专家 玩转内容创业

    理工男黄焱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三亩叔”。这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化工博士,在当了十几年的配方师之后,做起了内容创业。他写了三年多的护肤科普文章,他的文字带着鲜明的理工男特色——追求精确,不过其间也常冒出来点柔软和温情。

  • 钱晓玲:“巾帼茶王”扶贫忙

    钱晓玲介绍,公司免费对茶农尤其是贫困户实施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茶叶生产、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9期,累计培训群众1800余人次,其中精准识别的贫困户420人次。通过培训并在实践中练兵,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掌握了种茶炒茶技术,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