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未成年人违法:息事宁人就是对恶行的纵容

2018-10-10 09:27:59

  立法保护的宗旨,并不是等于视惩罚为“洪水猛兽”,因为惩罚也是保护。

  “校园欺凌”再次闯进了公众视野。

  国庆长假期间,网上疯传“一少女遭多名男女围殴”视频。海南省文昌市官方对该事件首次通报称,参与围殴的8名男女系未成年人,不属于“校园欺凌”,引起网民跟帖质疑。10月7日,文昌再次发布处理结果时称,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参与打人的8人,分别作出行政拘留、责令管教等处理。(法制网10月8日)

  其实,究竟是不是校园欺凌,并非一个多么难判断的问题。在两段3分多钟视频中,一男孩对身穿紫色短袖的小女孩连扇耳光后,另外一男孩从远处跑来一脚踹向女孩腰部将其踢倒,紧接着几名男子轮番掌掴该女孩,并用衣服盖住女孩头部进行围殴,随后几名女孩对其连续扇耳光,并强行撩起其上衣进行羞辱。如果这都不算校园欺凌,如果这都不违法,的确有违公众的认知。

  尽管参与打人的8人,均未满16周岁,但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也都在依法惩处的范围之内。当地公安机关对参与打人的陈某等已满14岁的3人作出行政拘留15日,并处罚款1000元,因这3人均未年满16周岁,且系初犯,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对林某等未满14周岁的5人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进行严加管教,这些处罚措施符合法律的规定。

  诚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施以区别于成年人的处罚,是现代法治文明应有的人本关怀。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无论是在刑法中,还是在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都明确了惩罚的“年龄档次”,目的都是更好地教育和挽救未成年人。但是,立法保护的宗旨,并不是等于视惩罚为“洪水猛兽”,因为惩罚也是保护。对人身自由的适当限制,既是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否定性评价,也是对他们危害能力的削弱和遏制。管理森严的羁押场所,恐怕比兴风作浪的社会要安全得多。

  正如海南省政府督导室某领导所言,在“校园欺凌”发生后,一些部门在事件处置中,主要精力放在动用警力资源,“以堵塞欺凌视频网络传播为要务”,“热衷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息事宁人为唯一目标。”问题是,所谓的“息事宁人”,不过是表面上的“摆平”罢了。执法、司法上“网开一面”,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并没有因为恶行,受到法律追究,这种无原则的“宽容”,无异于对恶行的“纵容”。

  翻看媒体报道,不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宽容”报道。比如,韦某曾于2010年掐死一名男孩,但因为当年未满14周岁未负刑事责任。2011年,他又持刀伤害一名小女孩被判刑6年。2015年11月,19岁的韦某减刑释放来到番禺后再次作案,杀害一名11岁女孩。不久前,发生在河南鲁山的一起少年涉嫌强奸案,当地检方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嫌犯返校上学,有关部门将此事作为“业绩”宣传时,一度使用了“冰释前嫌”“握手言和”等词语,引发了公众舆论的持续关注和热议。

  所谓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口头教导,惩罚同样也是教育。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明确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惩罚措施。通过依法施罚,才能让违法犯罪者明白,触碰法律红线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从而明是非、知进退、守底线。通过依法给予惩罚,释放出强烈的讯号,不仅让被惩罚者受到教育,对其他未成年人而言,也是一堂警示教育课。把应有的“惩罚”省略掉,貌似保护了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殊不知恰恰削弱了法律的教育功能,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也戕害了法治的威信。

  治理“校园欺凌”,不能把惩罚当作包袱。立法上要研究论证减低刑事责任、行政处罚责任的年龄门槛,执法、司法上则应把法律制度落实到位,只有把这套组合拳打好了,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才能让校园更加安全。(欧阳晨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三十七·广西一线劳动者讲...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警察叔叔摩拳擦掌!学友又要开演唱会了!

    就在9月30日,学友·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咸阳站举行。歌神依旧发挥出色,且有厚礼相赠,不仅场内送出现场情侣的亲笔签名画像,场外更是送出逃犯5连杀、其它违法犯罪人员13人的辉煌战绩。

  • 10086003.95元!全国人怒赞:宇宙正能量!

    纪录片《二十二》捐千万元票房收益,导演兑现此前承诺,10月8日,“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通过官方微博发微博进行捐款公示,明确写出每个捐款人及出资情况。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夫妻放弃大城市工作 养殖创业致富不忘老乡

    “你要是敢去养火鸡,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女儿!”听说女儿要辞职到村里养火鸡,父母撂下狠话——2011年,鲁曼放弃上海收入可观的工作,不顾一切来到陈甲村,跟丈夫廖正军一起养起了火鸡。

  • 牛文文:打造“双创”升级版 必须和产业紧密结合

    当前,“双创”已经进入下半场。下一步,如何升级?“打造“双创”升级版 ,必须与现实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黑马学院院长牛文文看来,“双创”不再是“喝咖啡”或者“做APP”层面的创新创业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