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日电(记者王雨萧)“315道口,K7922次列车还有5分钟发车,做好接车准备!”电台里传来通知,“315道口明白!”曹占利抓起话筒迅速答道。
走出值班室,曹占利操控按钮,落下铁道两侧的防护杆,疏导机动车辆有序停靠,广播喇叭里传来提示音,“上行有火车到来,请注意。上行有火车到来,请注意……”3分钟后,K7922次列车呼啸而来,迅速驶过道口,激起一道扬尘。
回到值班室,曹占利掸了掸身上的灰,半小时后下一趟列车即将到达。
“原来在314道口值班,现在那里拆除了,要由平交道口改建成立交道口,315道口是临时设立的,不过这个道口再过一个月也要拆了。”曹占利说。
K314道口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出生在桑根达来镇的曹占利,见证了K314道口的出现和消失。1995年,连接内蒙古中东部的集通铁路建成通车,火车开进桑根达来镇,铁路与镇里的主干道相交,铁路部门在这里设立了K314道口。
K314道口属于繁忙道口,每天过往机动车1万多辆,通过火车70多列。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和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今年9月,K314道口被拆除,改建成下穿铁路的涵洞。一公里外的K315道口作为临时过渡道口,平改立工程完工后也将被拆除。
“314道口最早是无人看守道口,道口立了一根柱子,上面挂个大箭头,无车通过时箭头是水平的,有火车靠近时箭头会落下。”曹占利回忆道。
人看到箭头落下会自动避让,但是牛羊不懂得看箭头,经常横冲直撞,极易发生危险。2003年,K314道口升级为有人看守道口,设立防护杆,安全性大大提升。
“最开始是人工升降栏杆,每次来火车必须有人在道口使劲拽,才能把杆落下,后来换成了电子控制设备,比以前省力不少。”曹占利说。
做道口工,脑子里紧绷的弦一刻不能松。K314道口每天通过1万多辆机动车,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用曹占利的话说,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道口”,随时准备排除安全隐患。
今年7月的一天,曹占利刚刚填写完行车记录簿,发现一辆红色小轿车通过道口时卡在了铁轨中间。而此时一列上行驶来的货运列车距离道口仅有4公里。
曹占利立即落下防护杆,取出短路铜线连接两根钢轨,令信号灯变成红色,然后冲进值班室按下无线信号报警器,通知机车,“314道口发生紧急故障!”
联系工程车把故障轿车拖走后,曹占利通知电台,“314道口故障已排除,线路已达到放行列车条件”。从发现故障到故障排除、列车恢复通行,前后仅用12分钟。
“道口工的工作看上去只是简单的收放栏杆,但关系着铁路行车和来往群众的安全,一刻不能松懈。”曹占利说,“等改成立交道口后,这里会更安全,火车通过时也不会封锁道路,到时候,我们道口工的使命也完成了。”
近年来,铁路部门对沿线安全越来越重视,相关施工建设能力也大幅提升,许多铁路平交道口陆续被改造成下穿涵洞或上跨立交桥。在中铁呼和浩特局管内的干线铁路沿线,20世纪90年代最多时有160多个道口,随着平改立工程的实施,道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道口工的数量也逐年锐减。今年完成集通铁路7个道口的改造后,中铁呼和浩特局管内的干线铁路仅剩20个道口。
“剩下的20个道口也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拆除,实施平改立工程。”中铁呼和浩特局大板综合维修段副段长李志军说。
值班室里,曹占利一遍遍抚摸着备品柜、电台和无线报警装置,跟“老朋友”们一一道别,平改立工程完工后,这些物品将被永远封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