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培育大国工匠,一线代表委员持续发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
【当好主力军 建功新时代】从“加快制定”到“加快落实”
3月8日下午,听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拓展联系代表的渠道,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相关内容时,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代表感触颇深。
这两年,王建清代表一直关注如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他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背后,离不开王建清这样的一线产业工人代表委员的持续发声、接力呼吁,更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对广大职工期盼的积极回应。
“有什么话想让我带去两会?”
去年全国两会,王建清走上“代表通道”,讲述了自己家乡“汽车城”湖北十堰的发展故事。“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工匠精神不可能在企业扎根,不可能激励员工。”王建清代表自豪地说。
但是,已在一线扎根了26年的王建清代表也发现,“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当工人,觉得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
同样为此感到不是滋味的,还有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委员。
2017年,张恒珍委员所在企业新进了一名大学生,在新职工交流会上,这名年轻人向张恒珍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听说我进了大央企,亲戚直说羡慕,但一听我做一线工人,大家表情都变了。为什么亲戚朋友觉得当工人不好呢?”
张恒珍委员告诉他,国家正在制定政策,推动提高工人地位,“大家要有信心”。
不过,张恒珍委员心里清楚,这名新职工道出了工友们的普遍困惑。
去年参加全国两会前,王建清代表花了1个月时间在工厂调研。他问工友们:“有什么话想让我带去两会的?”最终,工友们的心声,汇聚在一份题为《加快制定制度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传承》的建议里,被王建清代表带到了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
与此同时,张恒珍委员也形成了题为《关于弘扬工匠精神充分调动和保护技术工人积极性》的提案。
怎么提高一线技术工人待遇?怎么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如何让技术工人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不仅是王建清代表和张恒珍委员,这些也成为许多一线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是“出题人”,也要做“答题人”
“没想到,自己去年的提案那么快就有了回应。”张恒珍委员回忆说。
去年3月2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第5天,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了重点提案选题协商会,确定了45件重点提案。张恒珍委员的提案正是其中之一。
两个月后,张恒珍委员随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去吉林、辽宁等地调研。一周时间里,张恒珍委员走访调研了9家工厂和职校,收集来自一线的声音。
同样,王建清代表去年的建议也有回应。2018年6月21日,人社部召开了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专题会议。第二天,王建清代表就接到了人社部工作人员的电话,针对王建清代表的建议与他沟通。
“人社部的同志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和人大代表一起,共同推动这项制度尽快落实。”王建清代表回忆。
不久后,王建清代表的这份“第4264号建议”得到了书面回复。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从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精神鼓励和薪酬保障、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和通道等方面,一一回应。王建清代表在其中“薪酬保障”下面做了标记。
王建清代表的电脑里有一个“我的工作日历”的文件夹,里面记录去年他调研了50多位大国工匠、全国劳模以及10多家各地企业。
针对工人们普遍反映收入待遇偏低的问题,王建清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为企业减负降税,企业搭建员工成长成才的平台。“工人反映的问题,其实也反映了企业用工成本负担偏重。员工要涨工资,企业得有效益。”王建清代表在工作日历中写道。
“我们把问题反映上去,是‘出题人’,同时也要做‘答题人’。”王建清代表说,“自己心里得有解决思路。”
去年是“加快制定”,今年是“加快落实”
“去年是‘加快制定’,今年是‘加快落实’,两字之差,反映出代表履职在持续推进。”王建清代表说的“两字之差”,指的是在去年两会上,他提出了《加快制定制度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传承》的建议。今年,他的建议题目变成了《加快落实制度保障工匠精神传承、助力高质量发展》。
“制度已经制定,关键就看落实。”王建清代表说。
许多其他的一线代表,也在为工人的期盼持续呼吁。
去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员工李征代表提出设立“工人院士”。他在建议中提到,“由人社部设立的‘中华技能大奖’被称为‘工人院士’,但它非国家级,获奖者待遇也偏低,对获奖者的宣传力度也还不够。”
今年,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机匣加工厂操作工栗生锐代表和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代表告诉记者,他们准备提交的建议中,包括了设立“工人院士”。
“要让技术工人们有荣誉感和获得感。让更多人愿意当工人,觉得当工人自豪!”鹿新弟代表语气坚定。
“我们的呼吁能得到及时、认真的反馈,获得这么大的反响,并最终影响了千千万万一线工人。”王建清代表说,“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相信在国家相关制度不断落实下,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愿意当‘蓝领’,立志做‘工匠’。”(中工网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