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给予的“特别关注”,今天在云南省代表团审议时引发热议。
曾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把马铃薯带到人民大会堂,呼吁“科技扶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代表,今天谈的是“职业教育扶贫”。
2015年起,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云南澜沧县,朱有勇等30多位院士和数十位专家先后深入澜沧县帮扶。有一年,朱有勇来到当地一个偏远山村调研。一路下来,这位对农业农村问题颇有研究的老教授,越走越疑惑:当地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非常好,却是一个深度贫困地区,这是为什么?
“这些地区多是素质性贫困,当地群众受教育程度很低,说白了就是不会种地,种不好地。”看着“被浪费”的土地,朱有勇着急了:要让群众有一技之长,解决技能问题,而要提高职业技能,就必须解决职业院校问题。
朱有勇在一个有着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看到,仅有的一个“很小”的中等职业学校,300多名学生,缺少资金支持,缺少师资力量。更让他吃惊的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文不对题”。
“偏远地区的职业学校,竟然开设了航空专业。学生读了这个专业去哪里就业?”朱有勇认为,应尽快改变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针对当地自然资源设置专业课程,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不要让孩子们都去读普通中学,考大学并不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比如云南,中药材、农产品、畜牧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开设相应课程,面对贫困地区招生。只要学到一技之长,靠着丰富资源,完全可以改变贫困状况。”朱有勇信心满满。
朱有勇他们邀请专业团队,设计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职业院校。按照设想,这个学校可以覆盖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等三个“直过民族”。前年,他们一起向教育部递交了规划,地方政府也批下了大片土地。但两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动工。
“没有钱开工。”朱有勇苦笑着。他希望,国家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特别是“直过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从学校规划、基础设施、师资配备上给予更多支持。
针对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日前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让朱有勇看到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中工网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