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8点多,第一日的动员剂注射结束。
经过4个小时的分离采集,李彦祥体内的200毫升健康的“火种”——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被运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输入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体内,为这名患者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而在他的影响下,一部分厚道的山航人也开始主动去了解并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李彦祥像一颗真正的火种,让大爱蔓延。
山航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李彦祥出生于1994年,今年25岁,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集美大学,现就职于山东航空公司营销委员会。
作为一名典型的“90后”,李彦祥还是一名入职不足一年的新员工——怀抱着一腔对工作的热忱,他天天热情地忙上忙下,与同事们相互帮助,获得了一众好感。但几乎无人曾了解,这个热情的小伙子,早在2015年求学集美大学的大一期间,参加了学校红十字会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第一次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就毫不犹豫地志愿完成了血样采集,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第3年,2018年12月,李彦祥第一次接到福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浙江的患者匹配成功,就是否进入下一环节进行高分辨配型一事征求其意见。得知李彦祥在济南市工作,济南市红十字会的同志也随即与他取得联系,并向其介绍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各方面知识。
当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到他是否愿意捐献,李彦祥没有多加思索就答应了。“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如此之小,居然让我碰上了。世上有个人和我如此有缘,我不能不救。”
2019年1月份,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和帮助下,李彦祥先后完成了高分辨采样和体检程序。2月1日,李彦祥在准备过年回家的途中,接到了各项身体指标均符合捐献标准的通知。“体检通过的喜讯,让我瞬间觉得我自己很重要,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
等待是之后这段时间的主基调。经历了近两个月的漫长等待,李彦祥曾一度猜测患者与自己的血型是不是不匹配?怀疑自己是不是又不符合捐献条件了?自己内心也曾胡思乱想,患者是否身体难以支撑手术……反复几次咨询济南市红十字会后,李彦祥终于在三月中旬接到给患者捐献采集计划的通知。
4月3日起,李彦祥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办理手续,为造血干细胞捐赠作最后的准备。为期5天的每天2次注射骨髓动员剂能让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陆续进入到外周血液中,以便于下一步的分离、采样。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捐献顺利进行,李彦祥从接到通知决定捐献后就开始戒酒、注意保暖、清淡健康饮食并加强锻炼,想以最佳的身体状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
4月8日,经过4个小时的分离采集,李彦祥体内的200毫升健康的“火种”——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被运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输入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体内,为这名患者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
据济南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人体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唯一治愈手段,而且多数患者无法找到合适的亲缘供体,只能依靠非血缘捐献者。全国现有超过400万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捐献供需缺口依然很大。李彦祥是全国第8182例、山东省第716例、济南市第74例、历下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山航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曾怕家人不同意
母亲:“积德的好事!”
当李彦祥刚刚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时,没有多加思索便向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达了愿意捐献的意愿。“要说犹豫,我真的曾犹豫了一下,因为我怕妈妈不同意。”
李彦祥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车祸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虽疼爱却不宠溺,李彦祥一直比同龄的孩子独立、有主见。也正是因为如此,上大一时,他没有告诉母亲便参加献血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在入库之后的几年,经历了毕业时与同学的告别和就业后与同事的相识,人来人往,我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我加入中华骨髓库这回事。”
在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后,通过详细咨询,李彦祥了解到我国每年都会新增几十万白血病患者,而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同时,捐献是通过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既不会影响自身健康又能为白血病患者带去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