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孔子学院总部2019年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结业仪式在京举办,来自13所高校的141名学员完成培训,将赴泰国任教。
图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课后交流。北京语言大学供图
日前,孔子学院总部2019年赴各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结业仪式陆续举办——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结业仪式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来自13所高校的141名学员完成培训;赴泰国及非洲、欧洲国家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结业仪式在厦门大学举行,135名学员参加。
“这些志愿者在美丽的国度抒写了动人的故事,也见证了两国深厚的情谊。” 孔子学院总部志愿者工作处处长周卉说。
当好文化使者
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于2004年启动,旨在积极推广汉语,提高世界汉语教学水平,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增进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和交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该项目覆盖了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47000人次。
“以泰国为例,10多年来,孔子学院总部派出万名志愿者在泰国近千所大、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周卉说。
在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看来,汉语教师志愿者不仅是教授语言的汉语教师,更是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的桥梁。“作为文化交流使者,汉语教师志愿者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风采,促进了人文交流,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益媒介。”
“把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热爱化作动力,做好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搭建汉语学习的‘心灵高铁’。”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任毛通文对即将赴汉语教学一线学员们的这番勉励,也是志愿者们的愿望。
“我们即将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虽然前面的道路充满未知,但我们会牢记嘱托,传播中华文化,搭建友谊桥梁,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贡献力量。”即将赴泰国任教、来自河南平顶山学院的张梦平一席话,道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
边教学边摸索
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的何玉和张梦平一样,也将赴泰国任教。虽然已经完成培训,但她坦言,教学方法还需在实践中摸索。“短期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框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面对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同,如何做到课堂设计详略得当、如何将中华文化融入教学内容等都是挑战。”
正在泰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李旭回想自己刚走上讲台的情景,对当时遇到的问题仍记忆犹新。“每一位新任志愿者都会面临语言不通、教育理念不同带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志愿者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多向本土老师取经。”李旭说。
随着世界各地“汉语热”的升温,对汉语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志愿者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一位汉语教师志愿者需负责几所学校的汉语课。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吴婧负责6个市民汉语讲座班的教学工作。“学生主要是对汉语学习充满热情、热爱中国文化的大阪市民。其中也有从中国留学回到日本,希望继续保持汉语水平的关西外大本科生。因为班级学员年龄不同,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着实让我摸索了一段时间。”吴婧说。
快乐的大家庭
“看到小学生们送我的卡片,我就会想起每次上课前,那几个特别活泼的孩子总要来抱抱我才愿意回到座位上,下课后也必须抱抱我才离开。他们融化了我的心。看到他们的老师给我的感谢信,又想起在小学课堂上,为了维持秩序,我有时也会批评他们,但他们回报给我的都是微笑。”曾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做了两年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吴静怡如今已回国,回忆起自己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经历,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友谊。
吴静怡的感受也是汉语教师志愿者们的共识。对他们来说,将关爱和友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员感受到了温暖,也收获了来自学员的友谊。
“从最初努力适应泰国的教学环境,到现在每天和学校的泰国师生打招呼、聊天,我已经把他们当成了亲人。”李旭说。
在吴婧所带的班级,因为学员年龄差别大,学生们不时会讨论自己在中国的见闻,还会聊聊工作。“即将毕业,正面临着就业压力的年轻人说起自己最近的想法和经历,总会得到班上‘过来人’的一些建议。这些温暖的交流,让我感觉我们是快乐的大家庭——大家不是在上课,而是坐在一起‘闲话家常’,从交流中感受最质朴的快乐。” 吴婧说。(本报记者 赵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