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广莲为职工示范烤肉方法和技巧
下岗不忘梦想 她从卖馒头做起开始创业;
踏踏实实做饭 她被誉为“烧饼皇后”;
眼光敏锐独到 她把早餐业做成了密云一枝独秀;
业务精益求精 她把做饭当艺术推向世界;
她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广莲
蓬松的短发,干练的职业装,不修边幅的话语……与李广莲的初次见面,是在北京洪福环宇餐饮有限公司的小会议室里,采访开始的半个小时里,她一直忙着接各种电话,“手底下这么多人干活,我得事事都关心。”用李广莲的话来说,她就是一个干活的人,一刻都停不下来。
今年51岁的李广莲被誉为密云的“烧饼皇后”,她是北京市密云县城关镇南菜园村人,现任北京白云楼食品销售中心技术总监、北京洪福环宇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话匣子一打开,她就开始向记者讲述这一路艰难的创业史,李广莲说,“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对她来说,这些变化就是她这一生的财富。
生性好强
化下岗压力为创业动力
1980年,李广莲高中毕业后就业于密云县粮食局下属的一个餐饮企业,当时的她是一名大堂经理,可这样风光体面的工作在1994年5月结束了。
“当时,对于很多人来说,下岗就等于‘天塌了’。”李广莲回忆,当时自己已经30多岁了,一没钱,二没文化,想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十分艰难。压在心里的苦闷让这个生性好强的女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做什么呢?
“我别的什么都不会,就会做饭。”于是,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李广莲将在饭店里学会的那点手艺都拿了出来。她抱着“生活还要继续,大不了从头再来”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于是,一间8平方米的小门脸,一辆板车,一名员工,就是李广莲最初的创业规模。
从“风光的大堂经理”到“卖馒头的小老板”,这一路艰辛的滋味,只有她自己知道。李广莲回忆,有一件事儿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身单力薄的她蹬着板车去卖馒头,途中有一段上坡路,板车不争气地直往后溜,一车的馒头全翻了……“当时我就在想,何苦要受这样的累啊!”李广莲每次说起这件事,眼圈总会泛红。
虽然艰辛,一路走来,李广莲也未曾停下脚步。卖馒头、卖烧饼、开早餐店、经营餐厅,她做的事情始终没离开过“吃”。
现在的北京洪福环宇餐饮有限公司是一个涵盖农产品种植、蔬菜加工、餐饮连锁、食堂托管、快餐配送、特色食品、酒店等现代化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相互连接的集团型非公有制企业。现有职工500余人,拥有大小连锁店20余家,服务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100余家……
成绩虽然摆在眼前,但朴实的李广莲总爱打趣地说,“我是一个生产队长,工作既简单又平凡,就是为大家做饭。”
技艺精湛
被市民称为“烧饼皇后”
说起李广莲,就不得不提到“烧饼皇后”这个爱称的来源。
创业之初,李广莲卖馒头,渐渐她发现密云早餐业方兴未艾。头脑灵活的李广莲开始在早餐上做文章,并把奶奶传给她做烧饼的手艺充分利用了起来。
那段时间,李广莲每天下午4点都会准时到店里发面,等到第二天凌晨2点再过来点石碱揿面。一个直径不足10厘米的烧饼,做出来需要9道工序:发面、包馅、擀烧饼、撒芝麻、热炉、焐火、贴饼、烘烤、出炉。李广莲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她对自己制作烧饼的每一道工序从来不敢马虎,因为她深知哪一步出错都会影响烧饼的口感。
那些年,在密云县城,随便向人打听吃早点的好去处,大多数人都会向你推荐她的“密云烧饼”。还有人给她的烧饼编了一句顺口溜:“早上不吃密云烧饼,晚上甭想睡得香。”一天几千个烧饼的售出量足以证明它的味道。
随着“密云烧饼”生意的红火,李广莲还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肯于吃苦的年轻人,她说这里既是餐厅又是学堂,很多人学成之后都开起了自己的小店,独立经营,日子也越过越好,李广莲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烧饼皇后”。
直到现在,凡是新店开张,李广莲都会亲自去店内做上半个月的烧饼,亲自把关质量和“老味道”,直到新厨师掌握了技术。
作为“密云烧饼”的第四代传人,她非常希望能够将这个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并积极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密云烧饼”已经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密云特色烧饼不仅深受各界好评,还被市台办推荐到台湾参加“北京特色周”活动,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