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路老是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他和学员们探讨“开设中医产房”提案。
路家四代都是中医。路志正1920年出生河北,师从伯父路益修,1939年成为“郎中”,悬壶乡里,1973年进入广安门中医院,2009年获首批“国医大师”称号。如今5个子辈、6个孙辈全部都是医生。“医者仁也。我父亲说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老二路京华(左)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路老教育孩子非常严苛,至今他都记得,小时候背不下《古文观止》,被罚面壁思过,“真不给饭吃。”
他们是生活中的凡人,也许我们从未关注过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却操控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凡人的力量就像空气,平凡但不可或缺。让我们转过头,看看身边的“相对凡人”。
路氏八段锦为徒手定步功法,练习不过十余分钟,路老每日晨晚各练习一遍,身法端庄,姿势舒展。
94岁的路志正是京城最老的“坐堂医”。他每周出诊3个上午,一天在广安门医院,2天在女儿开的诊所,每周至少为30位患者看病。
诊室里没有电脑,没有拥挤的患者,没有嘈杂之音,写药方还用复写纸。路老坐当中,患者坐对面,5个徒弟分坐两侧——6个白大褂“望”着一个病人。
“望闻问切”四个环节中,“问”由学生提前代劳,写好病历。患者来了,路老都是一句“您请坐”,然后看病历,观相,把脉。每个病人至少要看20分钟,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出药方。也许是问诊时间“有点长”,患者会有闲工夫掏出手机给老人照相玩。
9时上班,12时下班,看过5个病人后,老人会躺在诊室床上休息20分钟,此间学生们围在一处研究药方。眯瞪一会儿,老人起身,用随身携带的梳子梳梳头,整整衣服,然后说:“请患者进来。”一派老绅士作风。最后一位病人看完了,老人不忘把标注病例用的红色铅笔收回抽屉,然后嘱咐学生“关灯!”
路老为人谦逊,随和,从不说别人的不是,甚至连拜师的时候,徒弟们一个头磕在地上,老人还礼竟然说:“学生也可以成为老师的老师。”话虽绕,理却明,也看出老人思维敏捷。但是,再牛的学生,无论你是博导还是教授,一旦拜入路门,必须要再把《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从头念一遍。
曾经给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相过面,也为莫桑比克总统夫人把过脉,几服药让被钢水烫得体无完肤的工人18天痊愈……路老被称为“杂病圣手”。问起人人关注的“养生秘诀”,老人给出的答案异常简单:慢吃饭、常泡脚、不生气。他拿喝水举例子,“雨大了,田地涝,水喝多了人也涝了,因此喝水要小口品。”而对于目前的雾霾天气,老人并不抱怨,也没有借着契机、借着名气开出所谓的全民药方,只说“药食同源,以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