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独臂杨过”何大银:坚持山区放坝坝电影20多年(图)
//www.workercn.cn2014-04-28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有一位被人称为“独臂杨过”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他默默坚持山区放坝坝电影20多年。4月15日,笔者来到他家中,近距离感受他几十年来钟爱电影的坎坷经历。

  “追影”岁月

  他叫何大银,今年50岁的他出生在泸州江阳区分水岭镇观音阁村,兄妹四人,他排行老大。何大银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每逢村里和邻乡放坝坝电影,他都会跑去看,即使看过多次的电影也不放过,几乎是场场不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傍晚,10多岁的何大银在山上割牛草,突然听到过路的人说,邻村要放电影《牧马人》,顿时背起背篼就往邻村跑。虽然这电影他看过两遍,但还是不肯放过。怕去晚了看不到开头,便一路狂奔,足足跑了10多里山道,终于赶到放映地,还好,电影刚刚开始。深夜,饿着肚子背着半篓牛草回家的何大银,被父亲一顿暴打。然而经受皮肉之苦的何大银依然“不思悔改”,他想:“我要是当一名放映员,那该多好啊!”这一愿望在1988年实现了,他进入放映队协助放电影。从那时起,何大银便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拥有自己的电影放映队。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1990年冬,为给弟妹攒学费,偿还为母亲治病欠下的大笔外债,何大银不得不暂别放影队到深圳打工。但是,工作还不到一年,一次工伤事故,让他从此失去了右臂。躺在病床上,何大银无法接受残臂的现实,几次扯掉绷带想求一死。然而,想到年近半百的父亲和几个年幼的弟妹,何大银坚强地活了下来。他带着尚没痊愈的残臂回到故乡,想成立放映队,用电影重燃生命的激情。

  如愿以偿

  “什么?你想拿伤残赔偿金去办电影队?都啥年代了,家家都有电视看了,谁还看你的坝坝电影哟。”父亲听说他的想法后,极力反对。“你还是把你用命换来的钱,做个小生意才是正事。”没办法,何大银只好顺从父亲的心愿在村里开了个小副食店。

  有一天,一位以前放映队的同事来他店里买东西,聊起乡里有个电影队要廉价转让设备的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痴心不改的何大银又动心了。当晚他就找父亲商量。“爸,你就让我买下这部放映机嘛。他们急着出手,价钱很低了。”何大银央求道。为了说服父亲,他说出了两大优势:一是放映员多用左手操作,这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困难;二是放映队纷纷解散,做的人少了,农村里仍有需求,反而前景见好。见父亲还是不点头,何大银又说:“爸,我知道你担心什么,这个小店我不会放弃的,白天开店晚上放电影,两不耽误。”听了儿子的话,父亲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看你就是离不开电影,好吧,就随你吧。”1991年冬,何大银拥有了自己的电影放映队,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坚守“阵地”

  正如他父亲说的那样,受电视普及的冲击和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兴起,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镇里好几个电影队纷纷解散,放映员改行去打工了,只有“断臂杨过”何大银不畏艰难,坚持跑乡村放电影。

  为快速学会放映,何大银拜同乡老放映员为师,并请师傅到家中授课。在半个月时间里,师傅将放映技巧和故障排查、维修方法一一教给他。善于钻研,刻苦学习的何大银硬是在短时间里学会了用左手放电影。在“单飞”放映的第三晚,放着放着,突然胶片卡住了。放映机导送带坏了。他急忙处理,这时观众纷纷围着他,巴望他早点修好。他头不敢抬,原本不利索的左手一紧张更凑不到指定位置,急得他满头汗水。见他老是修不好,人们失望地纷纷离场,只有他固执地在那修机器。20多分钟过去了,机器终于修好了,放映场又重新响起音乐,已走到家门口的人们又欢呼着涌了回来。经历这次“状况”后,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何大银更加刻苦练好基本功,硬是练出“何氏独臂功”,以精湛的放映技术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宽广的市场。

  1996年冬,一个偏远乡镇小学请他去放电影。当时,这个远离场镇、交通不便的小学,尚未通电,需要带去发电机才能放映。家人都劝他不要去,说山高路远,担子又重,身体会吃不消。他说,放电影是放映员的天职,何况那个小学已有10年没有放过电影了。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深知山里孩子对电影的渴望。第二天天刚亮,他挑起130多斤的重担,不顾山高路滑,顶着刺骨寒风上路了。当他挑着放映设备,翻山越岭30多里路来到学校时,顾不上汗水打湿的衣背和脚下磨起的血泡,立即投入工作。他一放就是3个晚上,让孩子们痛痛快快地过了一个“电影节”。

  梦的延续

  何大银熟谙川南地方风俗,即使电视普及了,但坝坝电影始终是山区老百姓家办大事的首选,这不仅解决了主人家住宿困难又增加了喜庆氛围,所以他坚信放电影在山区有很好的前景。每次放电影,他都提前来到现场选址、挂幕布、安工作台,放响音乐提醒村民来看电影。正片开映前,他先播放自己亲手绘制的幻灯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知识等,为群众传播先进文化。为培养市场,延续放映的火种,他还主动跟镇政府文化站建立信息联系,及时为乡亲们送上健康的精神食粮,使该镇在江阳区最早成为全国先进文化乡镇。2005年、2007年,何大银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放映员。

  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分水岭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以前走半天的路,现在只需坐20分钟的车就到了,减少了许多肩挑背磨、跋山涉水之苦。采访结束时,何大银平静而坚定地说道:“群众需要,我就要放,我要干到55岁才肯将这副担子交给我的女儿,让她延续我的电影梦。”(袁玉华 余朱玉 邹世进 文/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