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云南省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党总支书记聂开
回汉群众的贴心人(最美基层干部)
得知记者来采访村党总支书记聂开(上图。资料照片),不少村民争先恐后来到云南省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委会。
要在20年前,西和村的回汉民众聚集,很可能会剑拔弩张;而现在,大伙儿却是你抓我把瓜子,我开你个玩笑,气氛融洽。
◆聂开上任
1994年,西和村委会下的清真寺自然村和大西自然村因为山林纠纷爆发激烈冲突,部分村民还发生了械斗,甚至喊出“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的口号。
后来,纠纷诉至法院,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将山林确权给了清真寺村。原本有些磕磕绊绊的回汉村民自此形同水火,就是关系还算和睦的邻居,走在路上也会故意躲避。
冷漠蕴藏着危机,当时的镇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7年,西和村委会换届选举,34岁的聂开是清真寺村的回族,而且为人公道,在回汉群众中都有威望,因此成为最适合的人选。
当时的聂开已是三家门店的老板,他为此也作过思想斗争。不忍心再让西和村乱下去的聂开,最终决定接下这个差事,他关掉了两家门店,只留了一个餐馆让妻子经营,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村委会工作。
“一个月赚的还没有原来一周赚的多。”在妻子张国仙看来,聂开的选择损失不小。
聂开当选后,一些村民买了鞭炮,从聂开家一直放到了村委会。“冲着这份信任,必须把工作干好。”聂开说。
◆修建村路
聂开认识到,要转化整个村子的气氛,必须表明立场。他召集清真寺村的村民,阐述“越斗越穷”“民族团结才能发展”的道理。
要发展,聂开提出的第一个任务是修建村庄道路。当时村庄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群众意见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少规划、道路狭窄,当年一户村民失火,消防车进不来导致两人死亡,更是坚定了我们修路的决心。”
让聂开当时没有想到的是,修路也“顺便”修复了民族关系。“上级政府对我们格外支持,为我们提供资金物料,可是投工投劳还得村民自己来。”聂开说,修路使回汉村民都能获益,双方参与修路的热情高涨。干活过程中,少不了你帮我推车,我帮你铲土,原来躲着的人躲不开了,私底下聊的事可以公开说了,回汉群众的心结在互帮互助中逐渐打开了。
1998年的一场大洪水,更是让村民的心拧到了一块。搬运沙袋,疏通河道,聂开带着全村壮劳力日夜守护在村头大桥上。经过多个昼夜的奋战,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村庄进入县城唯一的通道。有了这份“战斗友谊”,回汉群众的疙瘩终于解开。
如今的西和村,村头小桥坚固、村庄道路整洁,还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新了,回汉一家亲了。
◆共享发展
如今的聂开,不仅在本村担任支书,还被选为镇上的党委副书记。“聂书记说话,在西和村影响力最大。”西河村村委会主任廖俊松说。
聂开将这份信任用在了为群众服务,帮助农民增收上,“从根本上解决回汉争议,还得靠发展。”
回族村民马金燕开的铜锅牛肉店生意红火。“我们的食品安全有保证,汉族来消费的特别多。”聂开告诉记者,村民开设的清真馆子,少的一年赚八九万,多的二三十万。如今的西和村,在外当老板的越来越多,1/3的村民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大家在外面见识多了,交往多了,也就不会为村中的这点蝇头小利大动干戈了,反过来还会帮助发展村里公益事业。”他说。
如今在西和村,民族已经不再是爱情的障碍,1/3的回族与周围汉苗群众通婚。嫁给回族青年的汉族姑娘王晓丽如今也像回族群众一样戴着纱巾、成为一名穆斯林,“当时父母怕嫁过去不习惯,如今处得特别好。”
“村中汉族群众对回族非常尊重,屠宰场都放在了远离回族聚居的村边。”王晓丽说。而村中拓宽道路,清真寺管委会将围墙退让两米。“国家政策好,才能有这么好的清真寺;我们也该为村里发展多让点步。”清真寺村村民马知文说,每逢开斋节等重大节日,清真寺管委会都会邀请其他民族群众一起庆祝。(本报记者 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