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教师心里的坐标
“好好读书,阿爸盼着你早点回村里教书!”现从事媒体工作的洪耀辉说:“这句话是康雪兰的阿爸送她去香格里拉县城读书时叮嘱她的,她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句话,她是我们迪庆雪域高原教师心灵的坐标。”
1983年8月,康雪兰沿途翻越了几座大小雪山,穿过泥石流坡和塌方地段,来到香格里拉县东旺乡。当地不少“进藏干部”都说:“这是连猴子来了都会落泪的地方,进去了不想出来,出来了就再也不想进去。”
她被分配到胜利村麦龙完小,虽然仅有20多个学生,但却设了一至四年级4个班级。学校里有两位教师家在农村,随时请假回家,她成了学校里的“班长”,4个班级一起上课。她除了教学生文化课外,还把音乐、美术、体育也融入了教学中。洪耀辉说:“我刚好被分配到康雪兰所在的胜利村委会麦龙完小任教,听了康老师把”灿烂的青春,奔放的活力,真诚的心灵‘都献给了学生的事迹后,我就把康老师——这朵面对严酷条件毫不畏惧的“雪莲花’,看作自己教书育人的坐标。”
1985年,她被调到东旺乡中心村公草龙小学一师一校点时,由于没有校舍,就借租了一幢村里囤积粮草的土掌房,上面架粮草,下面当教室和临时住人。她说:“孩子只要不被风吹日晒雨淋,有一块地盘教他们读书识字,我就心满意足了。”
“她背着我孙女沿着崎岖的山路快速送到医院。”“我重病缠身,多年卧床不起,是她三天两头拿着米面来照看。”我家比较困难,是她省吃俭用为孩子补交学费……“行走在中心村这个20多户人家的村庄里,随时都能听到村民说着康雪兰的种种善举。
尼西乡中心完小党支部书记丹珍泽仁说:“我跟康老师在一起教书的时间最长,从她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而且还看到了一种无形的正能量,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以她为榜样,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弟兄姐妹一样和谐相处,视学生为自己的亲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