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吕天松:金曲放飞艺术梦
//www.workercn.cn2015-08-31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5年8月下旬,由河南选送的歌曲《欢乐中华颂》荣获“放飞中国梦,相聚在北京——2015全国大型音乐展演盛典”的词曲金奖!一时间,大家都在猜测,究竟是怎样一位“大家”创作了这首金曲?

  吕天松,今年55岁,现在是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原郑州纺织机械厂)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这首获奖的金曲,正是这位普通退休职工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第六次摘获全国歌曲类比赛金奖。

  万事皆有来由。吕天松的获奖并不是一时之幸运,年轻时的音乐热情,化为了他多年来追求艺术梦想的不竭动力,为这位普通职工的生活谱出了一曲绚烂动听的乐章。

  修配所里的歌唱家

  1977年,吕天松下乡到郑州侯寨农场,劳动的时候,他总会随身带着口琴。在辛苦劳动之余,他便给大家吹上一曲或者带大家一起唱歌。“那时候劳动队里有几位名字里有‘花’字的同志,我就经常带着大家一起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几名同志唱完后再干活时都特带劲。”吕天松笑着告诉记者。

  常有人会开这样的玩笑“我是中文系里唱歌最好的”或者“我是艺术系里中文最好的”。1978年,年轻的吕天松应征入伍,被分配在修配所做机械维修工作,音乐为他的部队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让他成为修配所里最会唱歌的人。

  1980年年初,一首《乌苏里船歌》让吕天松在部队的文艺汇演中脱颖而出,来自全国的20多名参赛的官兵中,河南的吕天松一举拿下了一等奖。这之后,他凭借出色的音乐才华参加了部队的合唱队,又进入了部队文工团。

  “唱的歌多了,我总想,什么时候我能唱响自己写的歌呢?”为了实现写歌的梦想,他报名参加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歌曲创作速成班,从学简谱开始学习更多乐理知识;为了增强自己的作词能力,他经常写作一些诗、词,并在部队刊物发表或得奖;业余时间,口琴、笛子等都是他作曲的工具,生活中特别有意义的事或者刊物上优美的诗词都是他作曲的来源。部队里几年的学习锻炼,为吕天松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