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戴大洪:从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到职业译书人(图)
//www.workercn.cn2016-04-2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人生的马拉松

  2006年,彻底离开建业集团,戴大洪觉得自己内心平静了,这是他想要的,“我这个人不喜欢求人,也不愿意做坏事。翻译书适合我。”

  2007年的5月24日,戴大洪收到出版社寄来的《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的原稿复印件,25号,他开始正式从事翻译。2008年底,终于翻译完这部百万字的历史著作。2010年初,《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2010年初,戴大洪在网上看到一本普利策奖获得者安妮·阿普尔鲍姆的旧书,凭直觉想去阅读,托朋友帮忙买下后,戴大洪开始着手翻译,“对我来说,阅读英文书籍的办法就是把它翻译出来。”

  止庵清楚,没有版权翻译出来也不能出版,不听劝阻的戴大洪仍然执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过了一段时间,止庵建议戴大洪翻译当时十分流行的作家雷蒙德·卡佛的传记,“他想让我的翻译有些报酬,可我对这本书没什么兴趣。止庵劝我说,咱们当年对外国文学很感兴趣,专门下过不少功夫,后来下海这事儿就断了。趁着翻译卡佛传,咱们可以把它续上。”苦口婆心的止庵,总算让戴大洪开始翻译《雷蒙德·卡佛》。

  “成功拖住”戴大洪之后,止庵便联系了在联合国当译员的表姐,托她打听在《华盛顿邮报》工作的安妮·阿普尔鲍姆,询问关于该书版权事宜。得知版权被国内一家出版社买走了,但译出来之后并没有出版。那时正好有出版商找止庵咨询外文书籍出版事宜,止庵极力推荐了该书。再后来这家出版商买下了该书版权,戴大洪顺理成章地被推荐为该书的译者。此时,书的前四章早已译好,就存在戴大洪的电脑里。

  2011年国庆节过后,《雷蒙德·卡佛》交稿;2012年8月,安妮·阿普尔鲍姆的书译完。

  戴大洪觉得自己翻译此书或许是冥冥之中已有前定,“它的风格适合我,语言、文风都是我喜欢的,因此译得也很快。”他笑称,“似乎上天要让这本书达到更好的效果,他知道还有另外一个译者在那儿等着呢。”

  戴大洪认为,翻译所需要的条件,除了外语水平,还要有所译书籍的知识以及中文表达能力。买书成癖、涉猎广泛且写过不少文章的戴大洪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不差。

  止庵说:“他的翻译跟其他译者确实不太一样。一个英文词可能有不止一个意思,有的作者英文太熟了,想到的往往是第一个意思,就忽略了还有别的意思。戴大洪不那么熟,他需要去翻字典,一个一个地比对,作者在这里用的意思也许恰恰不是第一个,而是第九个。”

  201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种子》出版。如今《西班牙内战》已经进入编辑阶段。戴大洪说,这些都是“重要的著作”。

  “年度致敬译者”的头衔,让戴大洪在圈内开始小有名气,一些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邀约。“我对自己译的书有选择,它们应当与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最好是内容丰富的大部头,还要具有叙事性,读着有趣。”戴大洪说,“我们需要了解世界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的书译出来,总会有人想读的。”

  采访中,戴大洪始终说自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平凡简单的生活。“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我是一个想让自己过得随意的人,但是这种随意不是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轻松。”

  如今,戴大洪几乎年年参加半程马拉松赛,根据身体状况偶尔也会跑个全程,“年纪大啦,加上译书占用大量时间,所以每星期也仅仅跑两次,每次跑上十几公里。”他说,还会继续跑下去。

  “我希望到80岁时还能翻译。”这也是他跑步的另一个目的,“到时候翻译什么书,我都已经想好了。”

  止庵说,“戴大洪就是不断地在实现自己。搞足球是一种实现,因为他热爱体育,他是很认真地去投入。现在做翻译,也是另外一种实现。”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