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七姓”大家庭里的无言大爱
//www.workercn.cn2016-06-20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言传身教

  一生未娶、拒绝送孩子去孤儿院、拒绝孩子跟自己改姓……在一些人眼里,彭云松是个怪人,可在孩子们的眼里,他很伟大,不仅仅是将他们抚养成人,还言传身教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

  当彭云松正把培养儿女健康成长作为他整个人生目标时,远在山东老家的亲人和在哈尔滨的同事开始劝说他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找机会赶紧往家里娶个媳妇,生几个亲娃。有人甚至劝说,你一个在大城市拿工资、吃皇粮的人,再不济也能娶个农村姑娘啊。

  选择也意味着舍弃。彭云松沉默过,但他还是拒绝了。劝他送走孩子的事儿不知怎么传了出去,家里一下炸了锅。

  “爸爸不要我们了?”孩子们一个个担心地趴在门口。等彭云松下班回来,孩子们一窝蜂似地上前围住他,哭成一团:“爸爸,别不要我们,我们都听你的话。”彭云松的眼睛红了,他摸摸这个脑袋、拍拍那个脸蛋,说:“谁说爸爸不要你们了?啥时候爸爸都和你们在一起。”

  “6个孩子无依无靠,已经够可怜了,我再把他们送到孤儿院,他们不就又没家了吗?”彭云松说,“我这里好歹算个家,就算没妈疼,也还有个爸在管啊!”

  数十年来,彭云松对这个有7个姓氏的“大”家庭倾注了绵绵不绝的父爱,对个人的考虑微乎其微。不少人问他关于“另一半”的问题,他说:“像我这种情况,哪有姑娘愿意嫁过来。即使有,也是过来吃苦的,我哪能连累人家。结婚的事往后再说吧,我得先把孩子们养大。”

  孩子们也不止一次劝爸爸找个伴儿,有个自己的骨肉。彭云松听了总是摆摆手:“你们不就是我的亲骨肉吗?”

  几次三番,儿女们找老人提出要随父亲改姓彭,他说啥也不答应。“改姓不是我的心意,你们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留下了后代,我不能做破坏血脉的事,你们该姓啥还姓啥。”他说。

  儿女们唯有无奈。“他总教育我们,人这一生得多为他人着想,多行善助人,千万不能做犯法的事。他从来没给自己多考虑一些。”

  孩子们说彭云松管得很严。在那低生活指标供应的岁月,他自己下班去捡破烂,但他不让孩子们去,一方面舍不得孩子们去,一方面担心他们手里有钱去学坏;他一生抽烟,可他决不让孩子抽一支烟;他一天只舍得吃一顿饭,可教育孩子不要“小气”……

  “无论我们多淘气,父亲从没打过任何一个孩子。”老二郭廷忠说。过去,他常常跟老三、老四因为争烤土豆闹成一团,最后“离家出走”。“那时候很淘,一次又一次跑出去,让父亲一次次找我。”郭廷忠哽咽了,“他的脚有些跛,急得满身汗,好几次把准备好的树枝举起来,又放下……”从小到大,他都告诉孩子们,只要不做亏心事,我不会打你们。

  有一次,最小的老六刘玉忠忍不住喝了父亲挤好的一碗羊奶。老三张秀清看到后,上前“狠狠地”打了弟弟一下,大声嚷道:“这羊奶是为了全家吃饱饭和咱们上学用的,你怎么能喝呢?”当时,彭云松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只是把她和弟弟紧紧搂在一起。事后,他告诉张秀清,老六还小,不要打他,有事说事,有理讲理。

  老六刘玉忠上小学时,唯一的铅笔被其他孩子“偷”走了。当刘玉忠哭着告诉父亲时,彭云松并没有责怪其他孩子,而是又买来3支铅笔,并告诉刘玉忠,别人“偷”笔是因为他们没有,“这3支铅笔你留下一支,剩余的送给需要的同学。”

  彭云松只上过三年私塾,不善言语,可如今很多人都说彭云松很伟大。他听到后说这话不对,“我养我的娃,是心甘情愿做的事,这不算伟大。”

  “他怎么能说自己不伟大呢?他的怀抱让我们躲过风雨,他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远的天和地!”子女们再度哽咽。“要是没有爸,咱谁能有家,谁能有今天呢!”张秀清说着,眼泪已流出眼眶。

  树荫下的彭云松,听不清哽咽的女儿说了些什么,只好跟着笑眯眯的,那笑容一如当年女儿刚出嫁时的模样。当年,他曾花光所有积蓄,让女儿风风光光地出嫁。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