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邓迎香,被称为当代“女愚公”。
这位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乡麻怀村的普通农村妇女,带领乡亲历时数年,硬是用钢钎、锤子开凿出一条216米长的隧道,将与世阻隔的麻怀村与山外世界连通在一起,给世代贫困的山区带来希望。
邓迎香是外乡嫁过来的媳妇儿。她出生在罗甸县董当乡高峰村,那里在黔南来说算是个好地方:良田多,长年能吃上米饭,且交通便利,汽车直通家门口。
1991年,19岁的邓迎香在乡场上与董架乡麻怀村村民袁端林一见钟情。袁端林所在的翁井组困居山窝,没有一条出山路,几乎与世隔绝,穷得吃糠咽菜。
邓迎香的父亲和亲友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爱情的力量还是让这个倔强的姑娘义无反顾。
通往新生活的道路如此艰险:翻垭口、经悬崖、扶峭壁……嫁到董架乡麻怀村翁井组的邓迎香每天起早贪黑,种菜、养猪、操持家务。尽管艰难,她内心满是憧憬。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她无法想象和面对的。
1993年,邓迎香3个月大的儿子突发急症,夫妻俩急忙往医院送,还没翻过山,儿子就停止了呼吸。悲伤欲绝的两口子逃离大山,来到另一个县的煤矿打工。
2004年6月,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袁端林遇难。
邓迎香又回到了那个与世阻隔的穷村子,几年后,与本村丧妻村民李德龙重组家庭。回来后,她常常对着大山发呆。
什么时候,能有一条出山路?
还是在1999年初,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麻怀村因山高路险,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运不进来,电网建设搁浅。村民们急眼了,起初在山腰上掏出一个40米深、1米高的出村小山洞。由于洞太小,弯腰走进去还会撞到头,洞顶还常有石头落下来,得小心翼翼。李德龙与前妻的女儿出嫁时,就是从这个“洞”走出的,一对新人浑身沾满了泥巴。
邓迎香下了决心:“我要把洞凿高、凿宽,要能通汽车。”
她提着钢钎、锤子进洞了,一天一天,从早到晚,磨穿了手套,磨破了皮肤,磨浸了血……开始只有邓迎香一人行动,后来,李德龙被妻子感动,每天来帮忙。之后,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凿洞大军。
凿洞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爆炸材料等物资上的缺乏。邓迎香一边组织村民修路,一边寻求各方帮助。女儿女婿带头捐助1万元,县乡多部门支持了凿洞所需的资金和物资。
邓迎香和李德龙各带一队,从洞两头开工,不分白天,不顾寒暑。
山不加增,何苦不平;水滴石穿,玉汝于成。2011年8月16日,“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来——一条连接山内外,长216米,宽、高四五米的穿山隧道全线贯通,麻怀村史上第一次开进了汽车。
2014年1月,42岁的邓迎香当选麻怀村主任。今年5月,邓迎香获评“CCTV年度慈善人物”,并应邀参加“CCTV慈善之夜”晚会。
近日,记者穿过这条人工隧道来到麻怀村采访,亲见隧道外十几亩土地已经变成了池塘,池塘周边正在修建步道、木楼、亭子,一处乡村旅游景点初见雏形。邓迎香正忙着和工人们拌泥浆。
“这一片是‘荷池洞天’乡村旅游项目,还有10天就能弄好了。池塘里准备养鱼、种莲藕,还要办农家乐。”邓迎香停下活说,乡里很关心麻怀村里的建设,投钱给村里发展集体产业。
记者了解,开山通路后,致富门路多了,村民们忙乎了,“前几年,大伙儿种植岩黄连、铁皮石斛等药材,还种植了桃子等果树,现在快成熟了,得考虑销路。村里还准备发展绿壳蛋鸡养殖、黑毛猪养殖等产业。”邓迎香介绍。
邓迎香除了身体力行带领村民干活,还得挤时间学文化。她从小没上过学,仅跟过扫盲班,深感领着大伙儿奔小康,没有文化不行。
“村民信任我,我肩负麻怀发展的重担,必须学习,再难也得学。”邓迎香说。
这些年,麻怀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多元,但是,村里还有几十户贫困户。邓迎香最大的希望是村民都能富起来。
“隧道都凿通了,还有什么难事干不成?”邓迎香满怀信心。
新华社贵阳6月19日电(新华社记者李春惠)
邓迎香:劈山开道连天外(图) | 2014-05-04 |
最美基层干部王光国:“愚公支书”为民铺就... | 2014-05-04 |
荆棘路上的追梦人 | 2014-05-04 |
班荣琴:对人民忠贞 让大地丰茂 | 2014-05-04 |
邓迎香:立下愚公志 凿路拔穷根 | 2014-05-04 |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凿通生活富裕路 | 2014-05-04 |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12年凿通脱贫路(... | 2014-05-04 |
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纪实... | 2014-05-04 |
邓迎香: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女愚公”精神 | 2014-05-04 |
邓迎香:铺宽村里致富路 | 2014-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