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梅国建花瓷作品黑地白蓝斑细腰鼓
当今陶瓷界,专攻工艺理论研究取得非凡成就的不乏其人,从事产品生产经营取得骄人业绩的也大有人在。但理论研究与实践生产双双大丰收的却不多,梅国建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
理论之花
梅国建出生于陶瓷世家,他自幼受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熏陶,脑海中产生过许多问题:为什么泥巴经火一烧就产生了颜色?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放进窑里烧出来却颜色不一?这些颜色有多少种、叫什么名字?
时间推移,年龄增长,梅国建对陶瓷由好奇到热爱,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凭着学医时打下的理科基础,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凭着弘扬中国陶瓷文化的信念,他几十年潜心研究陶瓷工艺理论,笔耕不辍。
除了发表多篇陶瓷研究的专业论文外,梅国建一共出版了八部理论专著,每本都如教科书般厚重。它们分别是:《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钧瓷作品集》《中国历代钧瓷釉色》《艺术鉴赏》《炉钧》《二十世纪宜兴青瓷和纹片釉陶》《中国钧瓷釉色分类图典》《鲁山段店窑与花釉瓷》。
其中,《中国历代钧瓷釉色》率先应用色彩学、组织学、化学和形态学理论,多角度地对清代以来新烧制的20余种钧瓷釉色进行了补充命名,并被当代钧瓷界广泛应用。
《二十世纪宜兴青瓷和纹片釉陶》则从历史角度阐述了宜兴青瓷产生发展的脉络,从文化角度记录了吴越文化、南北文化、中西文化在宜兴青瓷造型和装饰上的体现。这部专著从陶瓷科学工艺技术层面,对宜兴青瓷的器型和釉色进行了命名,填补了宜兴青瓷史系统研究的空白,极具史料价值。
《鲁山段店窑与花釉瓷》以翔实的资料、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段店窑的历史、烧造工艺、段店窑址的保护状况及鲁山花瓷窑系的形成和对钧瓷及其他花釉瓷的影响,填补了段店窑及鲁山花瓷研究的空白。
一部又一部著作陆续出版,梅国建说,这“既是主动又是被动而为”,因为老的疑惑释怀了,新的困惑又压上心头,他无法停下探索前行的脚步。
这些专著一经推出,旋即影响巨大。国外——德国巴伐利亚洲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日本多所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图书馆;国内——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香港、台湾多所大学图书馆,纷纷将其收藏。
梅国建说,出书并非扬名立万,只为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热爱陶瓷,投入到陶瓷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保护中来。
钧瓷,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贵在窑变。钧瓷的窑变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定格,显现出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
钧瓷瑰丽的色釉,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似怒放的玫瑰,红者或如盛开的牡丹。钧瓷的这种窑变艺术改变了历代青瓷那种一览无余的玻璃质感,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五彩斑斓的艺术精品。
钧瓷色彩繁多,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但千百年来,钧瓷釉色的命名从未规范。窑工们随意性的命名更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随着钧瓷行业的快速发展,釉色日益增多,制定一个釉色分类标准,对钧瓷釉色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命名,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梅国建《中国钧瓷釉色分类图典》的出版,首次建立起系统的中国钧瓷釉色分类体系,意义重大。梅国建在书中重点介绍了钧釉的特征、钧瓷造型与釉的关系、钧瓷釉的成色机理、钧瓷釉色的分类,并运用海量的钧瓷釉色图版,严谨细致地讲述了钧瓷色彩的命名原理,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钧瓷釉色的欣赏方法。他将钧瓷釉色分类命名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白、黑、灰、欧泊11个大系,200多个亚色系。
成书的背后,是梅国建数年的呕心沥血。为编写《中国钧瓷釉色分类图典》,他走遍了河南省内外的钧窑窑址、城市博物馆,穿梭于乡村院落,收集、选择不同时代、不同色彩的瓷器和瓷片达4000多个,拍摄照片上万余张。然后,就是夜以继日地筛选、编号。
虽说十分辛苦,梅国建却乐此不疲。他说,钧瓷釉色变化无穷,如梦如幻。如果认真地去研究,就会进入一个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博大精深,具有永恒价值和卓越魅力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