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百岁著名报人赵家欣昨日辞世:以笔为枪 投身抗战
//www.workercn.cn2014-09-10来源: 福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讯昨日上午9时许,著名老记者赵家欣在家中辞世,享年100岁。据赵老女婿章重介绍,虽然赵老这些年身体已不大好,但是没想到会走得这么突然。章重告诉记者,昨天早上赵老起床后一切正常,约8点吃完早饭后也没什么异常。过了半个小时突然从椅子上滑了下去,家人赶紧拨打120,但急救人员赶到后表示赵老已经辞世。“岳父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1938年前往台儿庄战地采访,是他永远无法忘怀的岁月。他一生都在为新闻事业奋斗,殷切期盼着能不断涌现更多更好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作品。他虽然走得突然,但是也走得很平静。”说到岳父的辞世,章重难掩悲痛之情。

  赵家欣是我省新闻界、文艺界的老前辈,资深报人、著名作家。他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从事新闻、文学写作。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是战地记者,以笔为枪,写下了《陇海线上》《台儿庄血战记》《血火中的行旅》等有影响的通讯。解放后,他满腔热忱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笔耕不辍,收获颇丰,至今已出版《今日的厦门》《沦陷区的故事》《风雨故人情》等10多部著作。

  以笔为枪 投身抗战

  赵老是我省新闻界唯一到抗日前线(台儿庄)采访过的战地记者,他采写的战地新闻对当时外界了解战事,对后人研究那段抗战历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38年,赵家欣23岁。当年3月30日,在武汉参加“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首届代表大会之后,赵家欣和各地记者分赴抗日前线采访。火车到了郑州,空袭刚过,街上一片废墟瓦砾。他转乘陇海火车经开封去徐州,坐的是运煤的货车,不断遭受日本飞机扫射,走走停停,几经折腾,终于到了徐州。4月7日,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一辆大卡车载着12名中外记者,在台儿庄捷报传来的前一晚,从徐州开往台儿庄前线。

  对于这段经历,赵老曾回忆:“4月8日,我和一些战地记者采访了浴血作战回来的池峰城师长。这位30多岁的青年指挥官,头发蓬松,声音嘶哑,几天没有睡眠,眼睛布满红丝,但仍神采奕奕,向我们介绍战斗的经过和歼敌的数字。我被抗战军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精神所深深感染。连夜疾书,写了长篇通讯《台儿庄血战记》。”

  在新闻战线奋斗终身

  虽然早就从新闻记者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赵老一直心系新闻事业。这么多年来,他每天早上坚持阅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福建日报》《福州日报》和《福州晚报》等5份报纸。“我每天最先看的就是《福州日报》和《福州晚报》,因为这两份报纸最早送来。”赵老2010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0年,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前夕,赵家欣向福州日报社捐赠20万元,用于福州日报社开展“赵家欣优秀青年记者作品奖”评选活动。在捐赠仪式上,时年已95岁高龄的赵家欣饱含深情地说:“捐赠20万给报社设立新闻奖,是为了鼓励报社出现更多的好记者、好新闻,促进福州新闻事业发展,也表达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心意。”从2010年开始,该奖项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在推动青年记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原则方面成效突出,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记者和新闻作品。

  在赵家欣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创造了我省新闻界多个“唯一”:唯一到抗日前线(台儿庄)采访过的战地记者;唯一在武汉参加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国作协前身)和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记协前身)两个成立大会的记者兼作家;全国最早、福建省唯一出版抗敌通讯特写集的作家;唯一同时获得中国记协所颁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中国作协所颁抗战时期老作家铜匾两项殊荣的老记者、老作家。

  赵家欣一生为人为文皆以爱国爱乡爱人为根本,坚持正义,自觉地把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赵老的逝世,对福建乃至全国新闻界而言,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损失。

  据悉,赵家欣的追悼会将于11日上午在福州市殡仪馆举行。(记者熊志敏/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