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进大学前最好读一些书
17岁上高中时,我读到了《忏悔录》,只读几句话我就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我要说的是书中细节的力量。华伦夫人在吃饭,正要吃肉,卢梭说,肉上有毛。华伦夫人就把肉吐出来,卢梭接过来放在了嘴里。这个细节实在惊人,至今都忘不掉。
那时我还读过 《拜伦传》、《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对拜伦的定位就是浪荡公子、天才、不安、反抗。进了大学,老师讲拜伦时进行美学和道德定位,我觉得对不上。我特别想说,一个人在进大学之前,最好读一些书。大学课堂条分缕析,逻辑性强。我崇尚逻辑,可有时逻辑无法面对更加宽广的文学世界。如果你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有所涉猎,那会有一个反差。
最有价值的阅读应该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了。它太励志了。看罗曼·罗兰时,我摘抄其中的警句:“许多不幸的天才缺乏表现力,把他们沉思默想得来的思想都带进了坟墓。”“批评家是风向标,他们却以为自己操纵了风向。 ”17岁的时候我每天都看,控制着不许多看,这本书看完时相当痛苦。 40岁之后,为了回顾我的青春,我重读了这本书,却再也读不到当年的激动。罗曼·曼兰给了我十分不一样的文学记忆。
也是在那时,我读了《悲惨世界》。当时我还没有阅读这本书的能力。到了大学才基本上可以理解。而感受到痛苦则是从左拉那里。在左拉身上我得出一个结论:文学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他认定了自然主义可以抵达真实。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了不起的人。而福楼拜的小说高贵,这是他小说的气质。好的小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儿子。
每个人要经历人生的三个时代
中学我读的主要是小说,到了大学主要是读西方小说。写诗、研究诗歌,开始接触美学。我的阅读拐了许多弯。到了大三已经拐到哲学上去了。开始读黑格尔和康德,浪费了太多时间。直到现在我阅读康德还很吃力。我一直不懂得一个常识,文学可以自学,哲学是不可以的。我那时经常为哲学里的概念伤脑筋,是盲目的自信,让我阅读康德和黑格尔的,几乎没有收获。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要经历人生的三个时代,即童年的艺术时代,青春期之后的哲学时代,中年之后的史学时代。你可以不做艺术家、哲学家、史学家,但精神上,人其实是要从这些地方经过的。童年时代你要模仿这个世界,青春期你要思索这个世界,中年之后你要印证这个世界。其实,在大学时代,我在哲学上浪费那么多时间也不算冤枉,以至于后来写小说都有了哲学的痕迹。
可以说,我在青春期前后阅读西方小说是决定性的,和我们这代所有人一样,我们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等我真的具备了阅读能力时,“文革”也结束了,相对来说,接受西方思想就更容易。西方文学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精神上的,这就牵扯到精神上的成长问题,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等,这些概念都是在阅读西方文学时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在价值观方面,那个时候的阅读是决定性的。你所阅读的故事、人物、语言,到后来,它在精神上对你一定有影响。
邱华栋:16岁的神童,40岁仍在绽放 | 2009-11-13 |
霍达:一个时代的侠骨柔肠 | 2009-11-13 |
阎连科:纵向横向地阅读(图) | 2009-11-13 |
揭秘文坛怪女人苏雪林为何半辈子咒骂鲁迅?... | 2009-11-13 |
王蒙谈黄昏恋细节:是被秒杀的一见钟情(图) | 2009-11-13 |
郜元宝:和鲁迅直接对话 | 2009-11-13 |
81岁王蒙新书《闷与狂》首发 自称写作时... | 2009-11-13 |
李长声:散淡之人与清朗之文(图) | 2009-11-13 |
严歌苓、西川成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驻校作家 | 2009-11-13 |
东莞保安王国平:4年写就60万字小说 | 2009-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