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徐光耀的文学与人生:苍生不老 碧树长青(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7-0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1945年八路军徐光耀在辛集

徐光耀行八路军军礼 韦佳摄

  一个作家终其一生,能够创造出一个或几个让万千读者记住的人物形象大约是所有身为作家的人的梦想。因为一个有血肉有光彩有筋骨的人物进入读者内心并长驻其中实为不易。若是做到了,那便是文学对作家最奢侈的回报吧?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嘎子”已是一个无可争议亦不可替代的经典的孩子形象。在得知了徐光耀先生创作《小兵张嘎》前后的故事后,我曾经感慨说:“他用他的笔让嘎子活了,而被他创造的嘎子也让他活了下去。他们在一个非常时刻相互成全了彼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曾经无比残酷的战争经历,为徐光耀先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能量。只要拿起笔,让思绪回到那个年代,就能重新获得力量,以百倍的勇气和意志,顽强地生活和写作。写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呈现了它高于生活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徐光耀依然在写他的抗战小说。这个阶段,他从描绘人的战争生活自觉进入书写战争中人的生活。“我的喜剧系列”的背景仍然多是抗日战争,但作者下笔的重心却转向了战争中人的更为复杂的、被遮蔽的精神深处。比如《我的第一个未婚妻》《杀人布告》《跳崖壮士》等篇章,无不体现着徐光耀在遭逢了诸种人生苦难之后,对自己所拥有的写作资源重新打量的郑重,以及由此引发的勇敢而有效的探索。这可以看作是他的命运与文学反复接头后的一次新的飞跃。他的这些探索,不单对当时的河北文坛产生影响,就是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也有醒目的光芒。

  徐光耀的名字,是抗战文学中醒目的存在。为什么他的笔墨始终徘徊于此呢?这固然与他的经历有关,更是他的思想所致。徐光耀先生曾说:“八年抗战,我们终于挺过来,胜利了。回头一想,那需要写文悼念以光大其事的人,又有多少啊,真是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再一想,他们奋战一生,洒尽热血,图到了什么,又落下了什么呢?简直什么也没有。有些人,甚至连葬在何处都不知道!但是他们留下的是民族自由、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和那令鬼神感泣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支柱,前进的脊梁,是辉耀千古的民族骄傲。作为他们的同辈和战友,我是有责任把他们写出来的。素养不高,笔力不够,能做一分是一分,但是义不容辞必须要做。”

  当一位作家在精神世界里始终与英雄的人民站在一起——感受他们的悲欢、体认他们的思想、书写他们的伟绩,可以想见,这位作家的人格会得到怎样的锤炼,精神会得到怎样的升华!我想,这就是包括我在内的千千万万读者为《昨夜西风凋碧树》所震撼的原因。这部作品书写的是历史,内在的精神却是指向未来的。徐光耀怀着对于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超越一己之恩怨,思考社会发展,探索文化心理。在这部作品里,我读出了一位作家的真诚、从容与睿智,读出了其历经坎坷而不改其志的追求,读出了其充满人格魅力的叙述与沉甸甸的理性思考。而促使他做出这些思考和表达的,是他对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的热爱。在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一书里,徐光耀先生回忆说,当他承受巨大心理压力而感到要崩溃的时候,促使他顺利转移方向的,是“战争中的党和战争中的老乡”!抗战中的军民鱼水情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人民的爱,在他人生最危急的时刻拯救了他,而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清白做人的实践和质朴有力的文字去书写这份大爱。在这样的深情与厚爱中,苍生不会老去,碧树得以长青!

  徐光耀的创作,是对7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最好的文学纪念。在徐光耀和那一代文学前辈的鼓舞和带动下,河北作家一直有着悠久的书写抗战的文学传统。今天,我们重温徐光耀先生的作品,不仅是对徐光耀个人文学创作和人格精神的深入解读与学习弘扬,相信也会对广大河北作家乃至全国作家的创作带来思考与启发。徐光耀先生以他个人的文学书写告诉了我们一个不断为文学史所印证的真理,一个作家,只有站在人民的队列里,书写人民的悲欢,人民的忧患,才能够写出让人民永远记得住的伟大作品。我想,这也是置身于和平时代今天的我们当之无愧的责任。(铁凝)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