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存葆:“花环”下的风骨(图)
//www.workercn.cn2016-02-18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转向

  如果说,当年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与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打破了军事文学长时间的沉默,标志着军事文学在新时期的集体登场,那么,《我为捕虎者说》则标志着李存葆在创作上的重大转折,他由此走向了大散文的创作。

  谈及后来转向散文创作的原因,李存葆说,自己在部队文工团当过多年编导,写过两个大话剧。本来,他是喜欢编故事的,但是后来变得不大愿意了。

  当今社会的复杂,一般的小说很难概括。近距离观察生活往往看不透,李存葆就试着先写点历史方面的散文。这样的写作能使他自己更自由一点,理智一点,过几年回过头来再编故事、写小说,也许效果会好些。

  由小说到散文、由军事题材到历史文化散文的转向,李存葆并非出于一时激动,更不是休闲式的随意写写。他是严肃的、认真的,甚至有些沉重。

  李存葆认为,最终印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是她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心灵之树上结出的圣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心智果实的长期积累,而最能让骚人墨客思绪恣意飞驰的是散文。中国是散文的国度,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母亲。无论是记、传、书、礼、柬,还是疏、论、序、跋、碑,先人都留下了震古烁今的散文名篇。老庄是散文,《史记》是散文,《论语》是散文,《孟子》是散文。散文情感的触角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亲。

  当然,李存葆并不认为散文比小说好写——

  “不要认为喜了怒了怨了恨了惆怅了,都可以在散文中宣泄而不用担心被拒之门外,我从未感到散文是在灯下放一支轻曲、煮一杯咖啡之后,就可随意去做的事。散文是讲究气、韵、趣、味的。气可以是狂涛飞瀑,也可以是平湖静波,总是宜正不宜邪;韵可以是晨钟暮鼓,也可以是蝉噪虫鸣,总是宜雅不宜俗;趣可以是武松打虎,也可以是云中观月,总是宜高不宜低;味可以是海参鲍鱼,也可以是黄瓜土豆,总是宜淳厚不宜寡薄。”

  评论家阎纲在评论中说:“李存葆的大散文读来汪洋恣肆,文采斐然。他集史、识、情、理于一身,驾上散文的车子穿越时空,气吞山河却游刃有余……是大胸襟、大手笔、大境界。”

  评论家王干认为:“李存葆的大散文不只是在长度上的拓展,而是激情、知识、意境全方位的‘扩容’……尤其是他散文骨子里的壮美,是当代文学的稀有金属。”

  李存葆说,写小说,每天能写七八千字,写散文每天最多只能写两千字。他的散文都是一句一句“抠”出来的。

  有评论认为,写小说,李存葆应该算作第一个对军事现代化提出思考的作家,《高山下的花环》中就体现了这一点;而从《鲸殇》到《龙城遐想》,则可领略他对于人类生存意识的独到见解;写散文,他又充分发挥作为小说大家刻画故事的优点,把散文写得充满诗意又经读耐看。

  《大王魂》《沂蒙九章》,都是建立在大量实证调查基础上的文学性“报告”。这些报告文学的成功直接影响了李存葆的散文创作。

  有一次,李存葆到青岛部队和渔村采访,听到昔日“鲸鱼”经常出没而如今却行迹罕然。后来,他又在电视上看到鲸鱼集体自杀的图像,感到很忧虑,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生态平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这种意识的促使下,他写成了一万八千字的《鲸殇》——

  “人类真正的不幸,在于不懂得在珍惜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珍惜身外的一切生灵;不懂得自身生命的彩练原本与身外生命的霓虹连成一片。人之外任何生命的毁灭,不仅是兽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剧。”

  李存葆近期的散文《龙城遐想》,也是出于这样的忧虑。李存葆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要想生机勃勃,精神焕发,必须要同大自然亲密无间,必须从大自然那里感受到一种不可分割的友情。一旦大自然对人类失去了同情心和耐心,一旦大自然不再同我们进行和谐的交流,那么我们最终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当我们经济发展和生态失衡形成恶性互动的时候,恢复生态环境,就变得比国人切齿痛恨的权力腐败更加难以治理。

  环境问题可从地球生命史和人类发展史中寻找出来某些答案——这是李存葆写《龙城遐想》的最初目的。当今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恐龙专家,去痴迷地破译恐龙消亡的缘由,是因为他们隐隐感到,人类正面临着类似于恐龙灭亡时的一些前兆。如果人类仍执迷不悟,仍像现在这样无节制地虐待自然,破坏生态,人类的文明史还能再延续多长时间,这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在近作《呼伦贝尔记忆》中,李存葆肯定了北魏冯氏借孝文帝名义下达的“均田令”等举措,她在如何对待“农田”这个事关国运的大课题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蓝本”与“参照本”。

  李存葆尤其肯定了冯氏以华夏历史为殷鉴,亲自为北魏王室成员撰写了《劝戒歌》,告谕王室成员要自珍、自重、自廉、自律,守节不移,公忠体国,并将之定为皇室学馆的必读本。

  李存葆说,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而他也用作品把历史文化散文的“大”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