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京师检察厅检察长杨荫杭
杨荫杭是杨绛先生的父亲一事,我最早知道还是六七年前的事,大概是2010年。当时,北京市检察院研究室按照惯例召开处务会,在汇报近期工作计划的时候,史志组的负责人老宋说:应当争取时间去拜访一下杨绛先生,她父亲曾经是京师(北京)检察厅的检察长。老宋说,《北京志·政法卷·检察志》中关于杨荫杭的资料不多,也是看到杨绛先生写的那篇《回忆我的父亲》的文章,有相关事情的叙述才将杨绛、杨荫杭和京师检察厅检察长挂起钩来。
京师检察厅的检察长,是个什么概念?大概就是民国时期京师检察系统的“一把手”。北京近代的检察制度是从1905年清末酝酿开始的,旧中国的北京检察制度历经坎坷,不健全的检察制度在战乱、灾荒、政权更迭等剧烈社会动荡中勉强维持。北洋政府期间,内阁更迭频繁,京师检察厅的检察长也频繁更换,先后有12位检察长,京师地方检察厅先后有16位检察长。而杨荫杭既当过京师高等检察厅的检察长,也当过京师地方检察厅的检察长。
我查阅《北京志·政法卷·检察志》,从中翻找到京师高等检察厅和地方检察厅历任长官一览表,其中记载,杨荫杭从1915年2月开始接任高等检察厅检察长一职,1918年还担任过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长,直至1919年10月。
2010年9月9日上午,我的几位同事通过月坛派出所的管片民警王警官成功联系到杨绛先生,并到南沙沟小区先生家中进行了拜访。同事含序说:“虚寿百岁的先生纤弱小巧,面相和善。她虽然有点耳背,语言表达却条理清晰。”
史志组同事在拜访杨绛先生时,问了她一些关于杨荫杭检察长的事。同事含序对当时的情况作了一个简要记录,记录中写道:“先生回忆了父亲杨荫杭从京师检察署去官缘由、办公地址、月薪(三百大洋,后期多以券代,不够支撑全家生活)等。提供了杨父晚年照片、《老圃遗文集》前言、简历等。特别是辨认出《北京志·检察志》所收录北洋政府时期检察官图片就是摄自穿制服的父亲。”
专访的过程,也录了视频,时长约30分钟。因为要确证几处细节,我专门从含序那里借来视频看。视频中的杨绛先生,谈吐清晰。当谈到杨荫杭去职京师检察厅检察长的时候,杨绛说“那个时候,我才七岁,我还小着呢”。杨绛先生整理的《老圃遗文集》一书附录二——“声辩中之高检长惩戒案”,也有当年刊登在《申报》上的《司法部呈文》和《杨荫杭抗辩书》等文件。杨绛说:“是那个司法部长说他不对,他就辩‘我怎么不对’?一、二、三、四……驳了十二条。……他说……都是你在袒护,我这个案子办不下去,因为我在调查这个案子的时候你停了我的职。”
其实在杨绛先生那篇《回忆我的父亲》的文章中也有一些叙述,就是关于因拘捕交通部许世英总长而受到停职审查惩戒的公案。《北京志·政法卷·检察志》中也有一些记载。杨绛说:“他做官一次一次都是顶牛,爸爸在北京又顶牛了(调来北京就是因为从江苏调到杭州后和省长、督军顶牛,他讲我们民主法治不受你们的约束,你管不了我),被停职之后爸爸生气了就辞职了,没有批准就走。”杨绛说到这里很激动,“在走的时候送别的人是一大片(不是一群人,是一大片),我觉得我爸爸很神气。”这些文字资料相与佐证,加上杨绛的口述,可以最大限度呈现真实的历史,呈现真实的杨荫杭检察长。
守正不阿,乃民国初期检察官精神的体现。“……查检察官职司搏击,以疾恶如仇为天职。昔哲有言: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鹳之逐鸟雀。此诚检察官应守之格言。因检察官本不以涵养为容忍为能事也。”从杨荫杭检察长的申诉书中的这些话足以感喟京师检察官前辈的气节。其实,秉公执法,也应是当代司法官所应追求的品格。
经过司法官惩戒委员会调查,认为杨荫杭在拘捕许世英一案中并未违背职权、不予惩戒,而在停职审查后第三天,司法部即下令恢复杨荫杭检察长的职务。1918年杨荫杭从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长任上到京师地方检察厅是否也与此事有关,我没有看到相关资料。或者,历史总是缺失的,一些细节已经在时光中湮灭。不过还好,我们总能在探求中又获得很多有趣的答案或者资料。
在《北京志·政法卷·检察志》的彩页中,有一张北洋政府时期京师检察官的照片,没有注明姓名,据说在编写北京检察志的时候也不确证是谁。我对于民国初期的服制没有研究,总感觉这身法袍很像现在的博士服,也不知道设计初衷为何。有朋友说,这样的法袍穿起来,气场很大。难道说气场打造威严?还有一位朋友说,博士代表在某专业方向的精深程度,这个和法律人职业化、专业化的改革方向不谋而合。这样解释倒是颇为有趣,姑且信了。
听同事老宋说,去拜访杨绛先生的时候他带了一本北京检察志,杨先生在翻看检察志时翻到这张照片,辨认出这就是她的父亲杨荫杭检察长。这张照片,可能是唯一一张尚保存着的杨荫杭检察长穿着法袍的照片了,连杨绛先生都没有。杨绛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很激动。从访问视频看,在老宋给杨绛先生看北京检察志的时候,她说:“我看得清楚,我的眼睛是1.0。”她在辨认出照片里的人是自己的父亲后,好几次说:“我很得意,我帮你们认出了我的父亲!”她还说:“这张照片寄给我一张,我也要。”这也算是史志组拜访杨绛先生的一个意外收获吧。后来,老宋专门把这张照片进行了翻洗,并委托杨绛先生住所地的管片民警王警官转交送给了杨绛先生。
杨绛将迎105岁生日:仍坚持练字写作 谢... | 2015-07-20 |
杨绛:“一辈子没偷过懒”(图) | 2015-07-20 |
杨绛:写完人生这部大书(图) | 2015-07-20 |
杨绛开启求知若渴的青葱年代(图) | 2015-07-20 |
杨绛:旧时代的新人 新时代的旧人(图) | 2015-07-20 |
杨绛:一位把自己看得很“小”的大家(图) | 2015-07-20 |
著名作家杨绛逝世 享年105岁 | 2015-07-20 |
杨绛:生前淡泊拒采访 身后求静勿悼念 | 2015-07-20 |
杨绛先生遗体在京火化 | 2015-07-20 |
杨绛,九蒸九焙后的滋味 | 2015-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