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胡磊蕾:石缝中生长的“评弹花”(图)
//www.workercn.cn2016-11-15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绣神》剧照。

  胡磊蕾自编自演《赛金花》。

  北京人对苏州评弹并不陌生,200多年前的故宫御花园,就曾荡漾琵琶与三弦伴奏的吴侬软语。据说,清朝鼎盛时期的著名艺人王周士,曾经晋京来给乾隆皇帝演唱声腔清爽干脆的姑苏弹词。王周士受宠,被赐予七品京官,得闲撰写了评弹理论著作《书品》《书忌》。书中,他立下正反14条规则,譬如“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闻而不倦,贫而不谄”之类,成为后代评弹艺人的圭臬。

  200多年后的今天,当苏州才女胡磊蕾带着她的长篇弹词新作《徐悲鸿》进京演出,在国家大剧院受到观众满座的优等待遇时,说起来有些尴尬,古老的苏州评弹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快要成为博物馆艺术而偃旗息鼓了。当一门艺术被冠以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时,它们所获得的是一种荣耀呢,抑或是一种伤痛,或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胡磊蕾,苏州人,现为国家一级编剧,1994年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继而在南京艺术学院戏剧文学系、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曾以评弹作品《绣神》《徐悲鸿》连续获得第八届、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让苏州评弹与北京话剧产生亲密关系的,是她与人合作的弹词《雷雨》,该作品先于前两部作品,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正像京剧让古都北京平添一种韵味,评弹也使苏州增加一道风景。恰逢胡磊蕾的弹词艺术作品专场《磊蕾芳华》隆重推出,记者专程前往评弹圣地采访这位评弹才女。秋冬之交,江南寒意袭人,苏州古城细雨霏霏,远方游子却兴味不减。黄昏时分,1600米长的平江路弦歌不断,灯影幢幢,依稀想见南宋时期的繁华,而桂花糖和海棠糕的丝丝甜美,如同评弹唱段,回味悠长。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