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斯人已逝艺术长存

叶浅予人物画是二十世纪中国画人物画的高峰

2018-01-29 11:07:58

  编者按:今年是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和中国漫画的先驱叶浅予先生诞辰110周年。本刊邀请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撰文回忆叶浅予先生在中国美术的历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叶浅予先生仙逝已经20多年了。每当想起恩师,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我国20世纪中国画大师、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叶浅予,斯人已逝,艺术长存,叶浅予为中国绘画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挣脱与解放出来的激烈变革与斗争大背景下,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此起彼伏,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思潮,以及救亡图存的左翼文艺运动兴起。出身于乡下,读过私塾,年仅18岁的叶浅予先生(1907年生),从家乡浙江桐庐,奔赴上海。受到进步思潮影响投身反映现实生活的美术创作中。用速写与漫画形式,边学习,边创作。揭露与讽刺旧上海在黑暗时代国家贫弱、社会腐败的时弊。他的画笔从一开始起步就直接描绘市井下层的各种人物。彰显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的传统美德,追逐一种文化自觉。掌握了简便有力的速写艺术手法,大胆地运用连环画、漫画等通俗绘画形式,塑造了反映现实生活的夸张幽默的长篇漫画《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等作品,连载在上海报纸上达7年之久。在他20岁的风华正茂之时,其漫画艺术和速写人物画在上海已经红极一时,仅电影就拍了11部之多,其家喻户晓的影响,引领中国现代漫画之新风,以奠基人之先驱载入史册。

  在日寇侵略中国时,叶浅予身为队长,积极领导上海的抗日漫画宣传队,用他们犀利的漫画艺术,活跃在南京、镇江、武汉、香港、重庆,经历了抗日的烽烟,激励着战火中的同胞。他为后来的新中国漫画事业高举坚强的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了一批优秀的漫画家。他那时作有《战时重庆》《逃出香港》《打箭炉日记》《天堂记》等著名漫画作品。

  新中国成立前后,叶浅予先生由漫画界的领军人物,转入中国画坛,倾心于继承传统、改良旧国画、开创新人物画的实践,满腔热情地用中国画形式歌颂新时代。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就创作了工笔重彩《北京和平解放》《中华民族大团结》(叶先生亲自参加了解放军入城式的庆祝活动)。这两件作品表明了他鲜明的人生观、艺术观,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表现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宏大主题。歌颂人民的胜利和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和平新生活的历史新篇章。正如张仃先生著文说:“在当时,对于国画的推陈出新,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作者在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两件作品场面大、人物多,其民族性和时代性要求很高,造型手法和笔墨技巧,是时人还不擅长描绘现实人物之时,叶先生以饱满的激情高超的技巧,生动地表现了历史的真实,还表现了千姿百态的人民子弟兵和京城的工农商学各界以及各少数民族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的真情实感。足见叶浅予先生在当时中国画坛可谓出类拔萃。60多年后的今天,这两件作品仍不失20世纪中国现代工笔画的经典之作。

  在祖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叶浅予先生以精研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规律,创造性表现中国现实生活中各民族载歌载舞的风情民俗,以及传统京剧戏曲艺术。其立万象于胸怀。用水墨写意画歌颂人民生活的丰收欢乐与新社会歌舞升平的时代特征。独立画风、雅俗共赏。在中国画革新之路大胆探索迈出了可喜一步,其国画舞蹈与戏曲人物画深入人心,堪称国画园地珍奇一绝。同时又在中央美院创造中国画系,执教30多年,培养了一批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速写艺术的超强技能和敏锐捕捉生活美的非同一般的夸张概括与变形的漫画功底,使舞蹈人物、戏曲人物画以及优美的线条和书法表现的笔力与气韵,高度张扬形神兼备的中国画本色。舞蹈人物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体现。戏剧人物源于生活高于舞台,不仅表现出戏曲本身的角色与故事情节,而且十分生动地画出京剧流派的表演特色以及饰演者本人的形象。如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等戏曲大师的舞台形象,留下了极为传神的中国水墨画艺术形象,真正做到了写真写意又浪漫三者融为一体。

  叶浅予先生的国画人物画,蜚声海内外。具有充分的人民性与现代性,其儒雅深醇的画风、出神入化的境界至今使人倾倒。

  叶浅予先生速写本终生不离身,近两万件风格鲜明又风云一时的速写绘画享誉画坛。我认为有四个特征:一是用简捷概括的手法记录时代,囊括香港等全国各地及印度、尼泊尔、美国等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面貌,各种阶层、各种民族的人物千姿百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二是为他的漫画、国画、连环画、书籍插图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三是用铅笔、炭笔、毛笔等材料工具坚守线描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吸收漫画的夸张简练手法,独创民族风格的线条意趣,做到了以神写形的中国气派。四是目识、心记、意测三点融合的艺术手法,弘扬中国画目测心记的传统观察方法,运用于写生直面生活,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与心脑手的协调统一,达到了唯美动人的神来之笔的意象风韵。叶浅予的速写艺术影响到画坛兴盛,融入到中国画的风潮。

  徐悲鸿先生曾言,中国此时倘有十个叶浅予,便是文艺复兴大时代之来临了。回望历史,叶先生的国画、漫画、速写被世人公认为三绝,毫不逊色地达到了20世纪中国绘画人物画的时代高峰,新中国美术事业中不朽的丰碑。

  叶浅予先生画品、人品在画界有口皆碑。他的座右铭是“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文革”受7年监牢之苦,平反后,以高昂的精神境界不顾年迈,积极投身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恢复与教学。他把扣了10年的工资3万元人民币捐献给学校,设立叶浅予奖学金奖励学生。他特别重视少数民族美术干部的培养,在国画系开办新疆班,受到民族同志的欢迎。

  我们有幸在1978年考上叶浅予先生的研究生。他非常重视对每一位同学的辅导,制定针对我们16位同学的32字方针:取长补短、因材施教、自学为主、启导为辅、涉猎中外、吞吐古今、鼓励独创、打破划一。为国画系教学殚精竭虑。他强调生活、传统、创作三位一体,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同学们对叶先生的教诲铭记在心,并努力用于实践。

  叶浅予先生要让自己的人物画走进千家万户,从来低价出售,对学生的作品喜爱时,就用自己的作品来交换,对学生以兹鼓励。

  叶浅予先生生前曾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并六任全国政协委员。在晚年,将他全部的绘画作品和收藏品分别无条件捐献给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和家乡桐庐县政府,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文艺思想,纪念叶浅予先生不平凡的艺术生涯和自强不息的独创精神。敬仰他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叶先生的艺术风范不失为我们晚辈后学心中的一盏明灯。

  他的艺术常青。

  2018年1月15日

  (作者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中国美术馆原馆长)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100多万个叫李娜,打网球好的就我一个”

      “全国有100多万人叫李娜,但打网球比较好的,目前就我一个。”李娜的“娜氏幽默”开场白让参加“全国青少年网球精英训练营”的孩子们哈哈大笑。

  • 贾海英:想方设法为群众谋健身福利

      “2017年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中,阳泉23名运动员获得2金3银的成绩,为山西争了光;我们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全国青少年射箭训练基地之一;我们还有得过世锦赛冠军、奥运会第三名的射击运动员,得过蹦床世锦赛单跳冠军的运动员。”谈到自己为之奋斗了28年的体育事业,省人大代表、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体操队领队贾海英满是骄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高峻松:居家养老服务也要评星评级

      “上门提供养老服务的人员,有没有专业执照?服务质量如何评定?建议开展居家养老评星评级。”昨天,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朝阳区第二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院长高峻松带来这个建议。

  • 人人有途创始人、CEO吕建国:失败不足惧 莫负好时光

      人人有途是一家专注校园猎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截至目前,人人有途已为200多家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一体化咨询服务,覆盖院校60余所,成功帮助70多家初创型企业完成合伙人及员工构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